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8-14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研究背景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页
            (1)理论意义第9页
            (2)现实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2.国内相关研究第10-12页
            (1)生活化教学的一般性研究第11页
            (2)生活化教学用于政治学科教学的研究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1)文献法第12-13页
        (2)访谈法第13页
        (3)问卷调查法第13页
    (四)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第14-18页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第14页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4-16页
        1.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第14-15页
        2.生活教育理论第15-16页
    (三)生活化教学的原则第16-18页
        1.“三贴近”原则第16-17页
        2.主体间性原则第17页
        3.开放性原则第17页
        4.实效性原则第17-18页
二、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第18-19页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第18页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第18-19页
    (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第19页
三、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第19-26页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调查第19-23页
    (二)《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世界第23页
        2.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第23页
        3.部分教师教学流于形式化第23-24页
        4.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第24页
    (三)原因分析第24-26页
        1.教师方面第24-25页
        2.学生方面第25-26页
        3.社会环境方面第26页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对策第26-33页
    (一)遵循《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第26-28页
        1.育人为本,突出政治上的导向性第26-27页
        2.坚持学习,落实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第27页
        3.因材施教,贯彻“三贴近”原则第27页
        4.注重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27-28页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第28-30页
        1.联系生活,善用教材第28页
        2.关注时政,辅助教材第28-30页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第30-32页
        1.善用情境式教学第30页
        2.善用探究式教学第30-31页
        3.善用对话式教学第31-32页
        4.善用案例式教学第32页
    (四)教学资源生活化第32-33页
        1.深挖信息化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第32-33页
        2.深挖社会和家校隐含的教学资源第33页
五、关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以《商品和货币》为例第33-41页
结语第41-42页
注释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1:教师访谈篇第45页
附录2:学生访谈篇第45-46页
附录3:家长访谈篇第46页
附录4: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旅游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以大连市L中职学校为例
下一篇:在校大学生对本科教学管理的满意度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