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问题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概念、特征、类型 | 第9-12页 |
一、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特征 | 第10-11页 |
三、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类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现状 | 第12-16页 |
一、由一起典型案例说起 | 第12-14页 |
二、典型案例的思考 | 第14-15页 |
三、类典型案例的普遍存在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原因分析 | 第16-20页 |
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风险的存在 | 第16-17页 |
二、社会弱势贫困群体的存在 | 第17-18页 |
三、执行措施局限性的存在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的法理分析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的构成 | 第20-22页 |
一、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的案件范围 | 第20-21页 |
二、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的条件 | 第21-22页 |
三、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的法律后果 | 第22页 |
第二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构建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 第22-25页 |
一、执行程序成本分析的必然驱动 | 第22-23页 |
二、执行程序规范化的直接要求 | 第23页 |
三、执行程序定位偏差校正的必要途径 | 第23-24页 |
四、当事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需要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域外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参考 | 第25-28页 |
一、美国执行结案登录制 | 第25页 |
二、瑞士关于执行不能案件执行无结果证明的规定 | 第25-26页 |
三、英国法院有权命令实行绝对的停止执行 | 第26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执行程序终结的相关规定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实践探索的问题分析 | 第28-39页 |
第一节 执行中止 | 第28-31页 |
一、执行中止不是实际及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退出 | 第28-29页 |
二、从民事程序价值观出发对执行中止制度的反思 | 第29-30页 |
三、中止执行制度应对客观执行不能产生的危害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债权凭证 | 第31-35页 |
一、债权凭证制度的优越性表现所在 | 第32-33页 |
二、债权凭证制度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 第35-39页 |
一、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实践初衷 | 第35-37页 |
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实践问题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构建的完善建议 | 第39-48页 |
第一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的程序建议 | 第39-44页 |
一、完善客观执行不能案件的审查认定机制 | 第39-41页 |
二、完善构建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的宣告制度 | 第41-43页 |
三、完善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后重新启动制度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客观执行不能案件退出后对债务人的监管建议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客观执行不能案件债权人的救济保护 | 第45-48页 |
一、明确救助对象 | 第46页 |
二、明确资金来源 | 第46页 |
三、明确救助额度 | 第46页 |
四、健全救济程序 | 第46-47页 |
五、建立追偿制度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