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研究--以C大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概念的界定及操作化 | 第17-21页 |
1.4.1 消费社会 | 第17页 |
1.4.2 符号消费行为 | 第17-18页 |
1.4.3 自我认同 | 第18-19页 |
1.4.4 自我认同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现状 | 第21-29页 |
2.1 样本概况 | 第21页 |
2.2 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2.2.1 消费水平 | 第21-22页 |
2.2.2 消费来源 | 第22-23页 |
2.2.3 消费结构 | 第23页 |
2.3 大学生符号消费现状 | 第23-29页 |
2.3.1 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情况 | 第24-27页 |
2.3.2 大学生符号消费认知情况 | 第27-29页 |
第3章 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特点 | 第29-42页 |
3.1 符号消费行为基本诉求点 | 第29-32页 |
3.1.1 外部形状 | 第29-31页 |
3.1.2 使用价值 | 第31-32页 |
3.2 消费行为认同感情况 | 第32-37页 |
3.2.1 自我感 | 第33-34页 |
3.2.2 群体感 | 第34-37页 |
3.3 符号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3.3.1 经济条件 | 第38页 |
3.3.2 同龄群体 | 第38-40页 |
3.3.3 大众传媒 | 第40-42页 |
第4章 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产生的根源 | 第42-50页 |
4.1 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的内因分析 | 第42-44页 |
4.1.1 表达内在自我 | 第42-43页 |
4.1.2 寻求群体认同 | 第43-44页 |
4.2 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的外因分析 | 第44-50页 |
4.2.1 消费社会方兴未艾 | 第45-46页 |
4.2.2 商品符号功能凸显 | 第46-47页 |
4.2.3 大众传媒迅猛发展 | 第47-48页 |
4.2.4 消费信贷产品普遍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反思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附录二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