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2-15页 |
1.1.1 资源获取是社会组织成长的关键 | 第12页 |
1.1.2 社会组织的成长系关公共服务的完善进程 | 第12-13页 |
1.1.3 高校依托型社会工作组织的成长引人关注 | 第13-15页 |
1.1.4 研究问题 | 第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1.3.1 社会组织资源获取行动研究 | 第18-20页 |
1.3.2 高校依托型社会工作组织研究 | 第20-24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5-2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页 |
1.5 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1.5.1 高校依托型社会工作组织 | 第26-27页 |
1.5.2 资源获取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 第28-41页 |
2.1 分析框架 | 第28-32页 |
2.1.1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8页 |
2.1.2 创业过程模型 | 第28-29页 |
2.1.3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 | 第29-30页 |
2.1.4 框架建构 | 第30-32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2.2.1 研究范式:定性研究 | 第32-34页 |
2.2.2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 | 第34页 |
2.2.3 案例选择 | 第34-36页 |
2.2.4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36页 |
2.3 案例梳理:B机构资源获取行动及成长路径 | 第36-40页 |
2.3.1 初创期:2008年3月—2009年12月 | 第36-38页 |
2.3.2 成长期:2010—2013年12月 | 第38-39页 |
2.3.3 成熟期:2014年至今 | 第39-40页 |
2.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机会嬗变:政策演进与资源机会变化 | 第41-49页 |
3.1 初创期:资源初现与呼唤专业化 | 第41-44页 |
3.1.1 社会工作领域注意力聚焦引导资源流向 | 第41-42页 |
3.1.2 羸弱组织市场呼唤政府扶持与专业介入 | 第42-44页 |
3.2 成长期:资源扩容与竞争白热化 | 第44-46页 |
3.2.1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探索带来对口资源 | 第44-45页 |
3.2.2 日渐完善的组织市场激化资源竞争 | 第45-46页 |
3.3 成熟期:资源井喷与扶持差异化 | 第46-47页 |
3.3.1 多管齐下的配套政策释放海量资源 | 第46-47页 |
3.3.2 日益倾斜的政策导向凸显扶持差异化 | 第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行动演绎:阶段性资源需求引领的多重资源行动 | 第49-62页 |
4.1 阶段性资源需求驱动下的组织发展战略 | 第49-50页 |
4.1.1 初创期:生存导向倒逼的市场开辟行动 | 第49页 |
4.1.2 成长期:扩张导向驱使的市场抢占行动 | 第49-50页 |
4.1.3 成熟期:价值导向追寻的市场维持行动 | 第50页 |
4.2 品牌塑造 | 第50-56页 |
4.2.1 以集体行动紧抓发展机遇 | 第50-51页 |
4.2.2 在政府反复动员下借力实现组织孵化 | 第51-52页 |
4.2.3 与规范性组织联盟提升合法性 | 第52页 |
4.2.4 积极回应领导参观与广泛开展交流学习 | 第52-53页 |
4.2.5 有的放矢进行组织结构化调整 | 第53-54页 |
4.2.6 踊跃参与评比以树立并巩固组织优秀形象 | 第54-55页 |
4.2.7 多渠道发声试图影响政策导向 | 第55-56页 |
4.3 项目运营 | 第56-61页 |
4.3.1 委托项目承接与社会倡导相融 | 第57-58页 |
4.3.2 提升项目服务水平以维系合作关系 | 第58页 |
4.3.3 承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抢占新市场领域 | 第58-59页 |
4.3.4 运用滚雪球式项目运营扩张策略 | 第59页 |
4.3.5 通过异地孵化开展连锁经营 | 第59-60页 |
4.3.6 积极参与公益创投以开拓资源渠道 | 第60-61页 |
4.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团队建设保障:内外结合的团队建设历程 | 第62-68页 |
5.1 初创期:着手打造专业化团队 | 第62-64页 |
5.1.1 积极动员以牢筑核心团队 | 第62-63页 |
5.1.2 采取高校教师“一肩挑”运作模式 | 第63页 |
5.1.3 探索多渠道人才储备模式 | 第63-64页 |
5.1.4 对接需求以构建稳定的人力资源来源网 | 第64页 |
5.2 成长期: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 | 第64-66页 |
5.2.1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 第64-65页 |
5.2.2 链接进修资源渠道 | 第65页 |
5.2.3 内部系统学习的类别化及量化操作 | 第65-66页 |
5.3 成熟期:逐步转变专业化模式 | 第66-67页 |
5.3.1 巧用外部专家力量 | 第66页 |
5.3.2 由高校教师“一肩挑”兼职运作向社工专职化转变 | 第66-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部分访谈记录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