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国外人口老龄化的早期人口学研究 | 第20页 |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保障及收支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及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第22页 |
·人口老龄化对人均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影响 | 第22-2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9页 |
·国内人口老龄化的早期人口学研究 | 第24页 |
·对社会保障及养老负担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 第25页 |
·对劳动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 第26-29页 |
第3章 人口抚养比对劳动者报酬影响的相关理论 | 第29-48页 |
·理论模型 | 第29-41页 |
·劳动者养老负担 | 第31-35页 |
·劳动力的数量及供求 | 第35-37页 |
·经济增长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影响劳动者报酬 | 第37-40页 |
·四大影响因素的作用途径汇总 | 第40-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8页 |
·人口抚养比的指标 | 第41-43页 |
·劳动者报酬的指标 | 第43-48页 |
第4章 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影响劳动者报酬的现状分析 | 第48-87页 |
·建国后中国人口抚养比演变的历史及现状 | 第48-60页 |
·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 第48-50页 |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第50-54页 |
·中国老年抚养比上升的特点 | 第54-58页 |
·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的趋势 | 第58-60页 |
·人口抚养比上升影响下的中国劳动者报酬的演变 | 第60-76页 |
·改革开放以后劳动者报酬的变化 | 第61-69页 |
·中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比例的变化 | 第69-72页 |
·典型城市人口抚养比及劳动者报酬比较 | 第72-75页 |
·城乡人口抚养比上升及劳动者报酬比较 | 第75-76页 |
·劳动者报酬增长缓慢引起的宏观经济问题 | 第76-80页 |
·人口抚养比上升制约劳动者报酬影响消费水平 | 第76-78页 |
·对储蓄的影响 | 第78-79页 |
·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 第79-80页 |
·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制约劳动者报酬增长的原因分析 | 第80-87页 |
·中国的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转变 | 第80-82页 |
·劳动力数量及供求的影响 | 第82-83页 |
·养老保障支出将制约在职者可支配收入增长 | 第83-87页 |
第5章 中国人口抚养比对劳动者报酬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7-97页 |
·人口抚养比对人均GDP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7-90页 |
·老年系数与人均GDP的相关分析 | 第87-88页 |
·总抚养系数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 | 第88-90页 |
·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劳动者报酬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90-93页 |
·总抚养比与人均劳动者报酬的回归分析 | 第90-91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91-92页 |
·方差分解 | 第92-93页 |
·人均GDP及劳动者报酬预测 | 第93-97页 |
·经济增长速度及劳动者报酬预测 | 第93-95页 |
·养老医疗保险支出预测 | 第95-97页 |
第6章 比较借鉴 | 第97-120页 |
·日本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 | 第97-105页 |
·日本人口抚养比的现状及趋势 | 第97-101页 |
·日本人口抚养比上升的经济影响 | 第101-104页 |
·日本应对人口抚养比过快上升的对策 | 第104-105页 |
·日本应对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负面影响的经验 | 第105页 |
·美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美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 第105-107页 |
·美国劳动者报酬的变化 | 第107-108页 |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108页 |
·美国、日本、印度的比较借鉴 | 第108-120页 |
·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人口和GDP的基本情况比较 | 第108-116页 |
·美国日本的经验总结及借鉴 | 第116-120页 |
第7章 人口抚养比上升影响下的劳动者报酬增长建议 | 第120-141页 |
·稳健的人口政策 | 第121-126页 |
·生育政策微调来缓解老年抚养比上升过快的压力 | 第121-123页 |
·具体的生育政策调整步骤 | 第123-126页 |
·兼顾代内和代际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 | 第126-129页 |
·稳步提高劳动者收入占比 | 第126-127页 |
·逐步缩小劳动者收入差距 | 第127-128页 |
·劳动报酬增长的限度 | 第128-129页 |
·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129-131页 |
·统一中国的养老保险分配体系 | 第129-130页 |
·完善多支柱的养老方式 | 第130页 |
·逐渐调整退休年龄 | 第130-131页 |
·适度的养老保障水平 | 第131页 |
·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优势 | 第131-134页 |
·降低失业率 | 第132页 |
·完善户籍制度和加快劳动力流转 | 第132页 |
·深入挖掘人口红利和知识红利 | 第132-134页 |
·完善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机制 | 第134页 |
·适时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134-136页 |
·用推动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来替代劳动数量 | 第135-136页 |
·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 第136页 |
·改善消费结构 | 第136页 |
·减弱老龄化负面影响的非经济因素 | 第136-138页 |
·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 第136-137页 |
·完善养老服务和设施 | 第137页 |
·引导健康的老龄化 | 第137-138页 |
·总结 | 第138-141页 |
·与典型发达国家比较的中国劳动者相对收入水平可能下降 | 第138-139页 |
·理论抚养负担和实际抚养负担的差异 | 第139-140页 |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劳动者报酬提高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附录 | 第151-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