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前言 | 第7-2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10页 |
(一) 国外发达国家重视课外作业设计的举措 | 第7-8页 |
(二)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三) 评价与启示 | 第19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概述 | 第21-32页 |
一、课外作业设计的主要内涵与特点 | 第21-23页 |
(一) 课外作业设计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 课外作业设计的主要特点 | 第22-23页 |
二、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的要求 | 第23-25页 |
(一)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第24页 |
(二)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第24-25页 |
(三) 重视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 第25页 |
(四) 强调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 | 第25页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意义 | 第25-27页 |
(一)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发展 | 第25-26页 |
(二)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 第26页 |
(三) 推进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 第26-27页 |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一)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第27-29页 |
(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9-30页 |
(三)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调查 | 第32-45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32-33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32页 |
(二) 调查问卷与访谈设计 | 第32-33页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现状 | 第33-45页 |
(一) 教师对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态度 | 第33-34页 |
(二)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内容的设计情况 | 第34-38页 |
(三)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形式设计的情况 | 第38-40页 |
(四)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的情况 | 第40-42页 |
(五)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评价设计的情况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53页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45-50页 |
(一) 教师作业设计意识的淡薄,态度不积极 | 第45页 |
(二) 作业总量偏多,作业整体性缺乏规划 | 第45-46页 |
(三) 作业形式设计注重书面作业,缺少同伴合作 | 第46-47页 |
(四) 作业内容设计注重“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 第47-48页 |
(五) 作业布置注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 | 第48-49页 |
(六) 作业评价方式设计注重书面批改,学生参与度低 | 第49-50页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3页 |
(一) 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 第50-51页 |
(二) 学校作业管理水平不高 | 第51页 |
(三) 教师专业能力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改进的策略研究 | 第53-63页 |
一、教师确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新理念 | 第53-55页 |
(一) 科学性 | 第53页 |
(二) 目的性 | 第53-54页 |
(三) 生活性 | 第54页 |
(四) 自主性 | 第54-55页 |
(五) 趣味性 | 第55页 |
二、提倡作业内容设计的多样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 第55-57页 |
(一) 语文作业的生活化,实践性作业 | 第55-56页 |
(二) 各学科作业的融合,综合性作业 | 第56-57页 |
三、关注作业形式设计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性与探究性 | 第57-59页 |
(一) 语文作业主体的不同,合作性作业 | 第57-58页 |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性作业 | 第58-59页 |
(三) 语文作业形式是多样的,开放性作业 | 第59页 |
四、注意作业布置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自身需求 | 第59-61页 |
(一) 以学生为主,自主性作业 | 第59-60页 |
(二) 满足学生需求,层次性作业 | 第60-61页 |
五、倡导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61-63页 |
(一) 学生自我评价 | 第61-62页 |
(二) 学生互相评价 | 第62页 |
(三) 教师评价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附录一 | 第67-68页 |
附录二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