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1.2.1 耐久性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耐久性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施工动态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寒区路面混凝土耐久性破坏原因及机理分析 | 第14-32页 |
2.1 黑龙江地形气候特征 | 第14-16页 |
2.2 原材料技术指标及配合比设计 | 第16-22页 |
2.2.1 原材料技术指标 | 第16-18页 |
2.2.2 配合比设计 | 第18-22页 |
2.3 寒区路面混凝土耐久性破坏原因调查 | 第22-24页 |
2.3.1 冻融剥蚀破坏 | 第22-23页 |
2.3.2 离子迁移腐蚀破坏 | 第23页 |
2.3.3 融雪剂条件下的冻融耦合侵蚀破坏 | 第23-24页 |
2.3.4 表面磨损破坏 | 第24页 |
2.4 凝土芯样室内试验 | 第24-26页 |
2.5 寒区路面混凝土耐久性破坏机理分析 | 第26-31页 |
2.5.1 混凝土冻融剥蚀机理 | 第26-28页 |
2.5.2 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过程分析 | 第28-29页 |
2.5.3 融雪剂条件下的盐冻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2.5.4 混凝土磨损机理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寒区路面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44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方法 | 第32-33页 |
3.2 初拟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6页 |
3.2.1 抗冻性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3.2.2 抗氯离子渗透性评价指标 | 第34-35页 |
3.2.3 耐磨性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第36-42页 |
3.3.1 优化准则 | 第36页 |
3.3.2 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3.3.3 指标重要性分析 | 第36-42页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寒区路面混凝土抗冻及抗氯离子渗透指标敏感性分析 | 第44-60页 |
4.1 试验分析方法 | 第44-48页 |
4.1.1 抗冻性试验 | 第44-47页 |
4.1.2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 | 第47-48页 |
4.2 抗冻性指标分析 | 第48-55页 |
4.2.1 含气量及气泡间距系数指标分析 | 第48-51页 |
4.2.2 抗冻融指标分析 | 第51-55页 |
4.3 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分析 | 第55-57页 |
4.4 分阶段耐久性评价指标 | 第57-58页 |
4.4.1 室内试验阶段评价指标 | 第57-58页 |
4.4.2 现场施工阶段评价指标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寒区路面混凝土施工含气量及电通量指标动态监控 | 第60-66页 |
5.1 指标动态监控方法概述 | 第60-62页 |
5.1.1 施工动态监控原理 | 第60-61页 |
5.1.2 监控图的选择及绘制 | 第61-62页 |
5.2 含气量指标动态监控 | 第62-63页 |
5.3 电通量指标动态监控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