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强化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导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定义和理论依据 | 第16-24页 |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 一、概念的定义 | 第16页 |
| 二、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 第16-17页 |
| 三、概念的概括和概念的限制 | 第17页 |
| 四、给概念下定义应遵循的原则 | 第17-18页 |
| 五、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18页 |
| 第二节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一、“导学” | 第18页 |
| 二、“学案” | 第18-19页 |
|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第19页 |
| 第三节 突破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19-24页 |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 二、概念转变理论 | 第21页 |
|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3页 |
| 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设计 | 第24-30页 |
| 第一节 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编写原则 | 第24-25页 |
| 一、主体性原则 | 第24页 |
| 二、丰富性原则 | 第24页 |
| 三、层次性原则 | 第24页 |
| 四、鼓励性原则 | 第24-25页 |
| 五、启发性原则 | 第25页 |
| 第二节 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设计注意点 | 第25页 |
| 一、学案不是题海战术 | 第25页 |
| 二、注意学案的使用对象 | 第25页 |
| 三、把握学案的难易程度 | 第25页 |
| 第三节 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教学目标 | 第25-26页 |
|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 第26页 |
| 二、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 第26页 |
|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第26页 |
| 第四节 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设计评价 | 第26-27页 |
| 一、能否提高课堂效率 | 第26页 |
| 二、能否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 第26-27页 |
| 三、能否提高学生个体素质 | 第27页 |
| 第五节 在学案设计中强化重要概念的教学方法 | 第27-30页 |
| 一、概念的概括 | 第27页 |
| 二、概念的定义 | 第27-28页 |
| 三、概念的划分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强化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30-38页 |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 第二节 教学流程 | 第30-31页 |
| 第三节 强化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设计案例 | 第31-38页 |
| 一、对《课标》中重要概念的解读和具体化 | 第31-32页 |
| 二、学案展示 | 第32-38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 第一节 考试成绩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实验前阶段性考试生物成绩对比 | 第38-39页 |
| 二、后测考试成绩数据分析 | 第39页 |
| 第二节 访谈记录 | 第39-46页 |
| 一、访谈记录表 | 第40页 |
| 二、访谈实录 | 第40-41页 |
| 三、访谈实录总结 | 第41-43页 |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关于强化重要概念教学的学案导学的教学反思 | 第46-50页 |
| 第一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6页 |
| 第二节 学案设计和学案导学应用中的反思 | 第46-50页 |
| 一、学案设计中的不足 | 第46-47页 |
| 二、学案应用中的不足 | 第47-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结果发表论文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