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板运输与架设安全评估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5-20页 |
1.3.1 梁板集中预制 | 第15-16页 |
1.3.2 梁板运输和架设 | 第16页 |
1.3.3 安全评估 | 第16-17页 |
1.3.4 安全评估方法 | 第17-20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拟采取的措施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4.2 方案和拟采取的措施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识别及分析 | 第22-30页 |
2.1 风险因素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 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 第23页 |
2.3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的特点及类型 | 第23-25页 |
2.3.1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2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的类型 | 第24-25页 |
2.4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25-29页 |
2.4.1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识别步骤 | 第25页 |
2.4.2 运架梁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第25-29页 |
2.4.3 运架梁施工理论控制风险因素分析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裸梁上运梁安全评估及试验研究 | 第30-45页 |
3.1 本构模型分析 | 第30-35页 |
3.1.1 混凝土本构模型分析 | 第30-32页 |
3.1.2 钢筋本构模型分析 | 第32-33页 |
3.1.3 Solid65单元分析 | 第33-35页 |
3.2 基于有限元安全评估 | 第35-39页 |
3.2.1 裸梁上运梁仿真模拟 | 第35-36页 |
3.2.2 裸梁上运梁最不利荷载分析 | 第36-39页 |
3.3 试验研究 | 第39-44页 |
3.3.1 试验概况 | 第39页 |
3.3.2 试验内容 | 第39-40页 |
3.3.3 试验目的 | 第40页 |
3.3.4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5 试验测点布置 | 第41-42页 |
3.3.6 现场试验 | 第42-43页 |
3.3.7 试验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可靠性理论在运架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第45-59页 |
4.1 可靠性概念 | 第45页 |
4.2 运架梁施工可靠性系统分析 | 第45-48页 |
4.2.1 可靠性系统分析 | 第45-48页 |
4.2.2 运架梁施工可靠度系统分析 | 第48页 |
4.3 抗力分析 | 第48-52页 |
4.3.1 抗力分析相关因素 | 第48-49页 |
4.3.2 运架梁施工抗力估算 | 第49-51页 |
4.3.3 运、架梁施工抗力概率模型 | 第51-52页 |
4.4 荷载分析 | 第52-55页 |
4.4.1 荷载概率模型分析 | 第52-53页 |
4.4.2 荷载概率模型求解 | 第53-55页 |
4.5 系统可靠度分析 | 第55-58页 |
4.5.1 一次二阶矩法 | 第55-57页 |
4.5.2 子系统可靠度分析实例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可靠度安全评估实例及防护技术研究 | 第59-64页 |
5.1 实例背景 | 第59-60页 |
5.2 施工子系统安全评估 | 第60页 |
5.3 该桥施工整体系统安全评估 | 第60-61页 |
5.4 运架梁施工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 第61-63页 |
5.4.1 梁板安全防护措施 | 第61-62页 |
5.4.2 后浇连续段安全防护措施 | 第62-63页 |
5.4.3 裸梁安全防护措施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A | 第72-74页 |
附录B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