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化学反应路径的电子结构计算 | 第16-18页 |
1.2 凝聚相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模拟 | 第18-20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3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方法简介 | 第33-49页 |
2.1 势能面和过渡态理论 | 第33-36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6-39页 |
2.3 分子力学方法 | 第39-40页 |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第三章 路易斯酸选择性催化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与苯甲醛环加成反应的研究 | 第49-84页 |
3.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49-52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3.3 过渡态结构的分片搭建 | 第53-55页 |
3.4 路易斯酸催化的[3+2]成环反应路径 | 第55-68页 |
3.4.1 Sn(OTf)_2催化的反应机理:选择性碳氧键断裂成环 | 第55-61页 |
3.4.2 Ni(ClO_4)_2~*nH_2O催化的反应机理:选择性碳碳键断裂成环 | 第61-68页 |
3.4.3 痕量水活化无效催化剂:实验设计与验证 | 第68页 |
3.5 路易斯酸催化剂化学选择性的规律性认识 | 第68-76页 |
3.5.1 催化剂几何指示参数:配体与金属中心的相对大小 | 第69-74页 |
3.5.2 催化剂对底物前线分子轨道能级的影响 | 第74-76页 |
3.5.3 分步加成抑或协同加成 | 第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第四章 凝聚相中偶氮苯衍生物顺反异构化过程的反应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84-125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84-86页 |
4.2 反应性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86-96页 |
4.2.1 偶氮苯构型转化过程的量子力学描述 | 第86-88页 |
4.2.2 描述顺反构型异构化的旋转势函数 | 第88-91页 |
4.2.3 构建控制反应触发和方向的开关函数 | 第91-94页 |
4.2.4 反应性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流程 | 第94-96页 |
4.3 各个模拟条件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 第96-112页 |
4.3.1 模拟系综与控温方法的选择 | 第96-100页 |
4.3.2 循环时间间隔长短的选取 | 第100-103页 |
4.3.3 初始反应概率的设定 | 第103-107页 |
4.3.4 反式向顺式异构体转化过程的模拟 | 第107-109页 |
4.3.5 不同覆盖度SAM中顺反异构化过程的模拟 | 第109-112页 |
4.4 不同溶剂对偶氮苯分子异构化过程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4.4.1 采用开关函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4.4.2 初始结构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第五章 反应性分子动力学模拟二噻吩乙烯衍生物的开闭环过程 | 第125-138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125-127页 |
5.2 描述开环与闭环结构的势能函数 | 第127-129页 |
5.3 构造具有普适形式的开关函数 | 第129-13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情况 | 第140-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