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双 PWM 变换器独立控制策略 | 第11-16页 |
1.2.2 双 PWM 变换器协调控制策略 | 第16-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双PWM变换器工作机理及数学模型 | 第21-30页 |
2.1 双 PWM 变换器工作机理研究 | 第21-22页 |
2.2 坐标变换及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坐标变换 | 第22-24页 |
2.2.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4-25页 |
2.3 双 PWM 变换器数学模型 | 第25-28页 |
2.3.1 网侧 PWM 整流器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3.2 电机侧 PWM 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2.4 双 PWM 变换器功率流动分析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双PWM变换器网侧预测电流控制 | 第30-45页 |
3.1 传统预测电流控制 | 第30-32页 |
3.1.1 传统 PCC 机理研究 | 第30-31页 |
3.1.2 传统 PCC 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2 改进预测电流控制 | 第32-39页 |
3.2.1 IP-PCC 算法机理分析 | 第32-35页 |
3.2.2 无电压传感器 IP-PCC 算法 | 第35-38页 |
3.2.3 基于 IP-PCC 双 PWM 变换器协调控制 | 第38-39页 |
3.3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双PWM变换器电机侧瞬时功率预测控制 | 第45-71页 |
4.1 传统控制理论 | 第45-46页 |
4.2 瞬时功率预测控制理论 | 第46-56页 |
4.2.1 瞬时功率预测控制机理分析 | 第47-50页 |
4.2.2 瞬时功率预测控制仿真分析 | 第50-56页 |
4.2.3 基于 PIPC 双 PWM 变换器协调控制 | 第56页 |
4.3 无位置传感器 PIPC 算法 | 第56-70页 |
4.3.1 离散滑模观测器 PIPC 算法 | 第57-65页 |
4.3.2 高频信号注入 PIPC 算法 | 第65-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双PWM变换器负载功率前馈协调控制 | 第71-92页 |
5.1 负载功率前馈协调控制机理 | 第71-72页 |
5.2 负载功率前馈协调控制性能分析 | 第72-76页 |
5.2.1 稳态特性分析 | 第72-75页 |
5.2.2 稳定性分析 | 第75-76页 |
5.3 负载功率观测法 | 第76-77页 |
5.3.1 传统观测法 | 第76-77页 |
5.3.2 瞬时功率观测法 | 第77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77-84页 |
5.4.1 结构及参数设计 | 第77-78页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8-84页 |
5.5 协调控制对传导电磁干扰影响机理 | 第84-90页 |
5.5.1 LISN 特性分析 | 第85-86页 |
5.5.2 传导电磁干扰仿真分析 | 第86-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双PWM变换器实验结果分析 | 第92-108页 |
6.1 硬件电路设计 | 第92-98页 |
6.1.1 主电路 | 第93-95页 |
6.1.2 检测电路 | 第95-97页 |
6.1.3 控制电路 | 第97-98页 |
6.2 软件设计 | 第98-101页 |
6.2.1 网侧 PWM 整流器 IP-PCC 程序设计 | 第98-100页 |
6.2.2 电机侧 PWM 逆变器 PIPC 程序设计 | 第100-101页 |
6.2.3 负载功率前馈协调控制程序设计 | 第101页 |
6.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1-107页 |
6.3.1 网侧 PWM 整流器 IP-PCC 实验 | 第101-103页 |
6.3.2 电机侧 PWM 逆变器 PIPC 实验 | 第103-105页 |
6.3.3 负载功率前馈协调控制实验 | 第105-10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8页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