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3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0-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3页 |
1.2.1 激光测量法国内外现状 | 第21-26页 |
1.2.2 视觉测量法国内外现状 | 第26-3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2 基于激光辅助的高温锻件图像采集方法 | 第36-63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锻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36-43页 |
2.2.1 基于目标区域信噪比的光条图像质量评价模型 | 第36-39页 |
2.2.2 理论图像质量评价模型 | 第39-43页 |
2.3 基于最小信噪比约束的图像采集方法 | 第43-52页 |
2.3.1 锻件辐射特性 | 第44-45页 |
2.3.2 相机CCD芯片感光特性 | 第45页 |
2.3.3 滤光片通光特性 | 第45-47页 |
2.3.4 滤波通带范围及激光功率的确定 | 第47-52页 |
2.4 基于最小信噪比约束的激光光强自适应调整的图像采集方法 | 第52-55页 |
2.5 高温锻件图像采集实验 | 第55-62页 |
2.5.1 实验室图像采集实验 | 第55-59页 |
2.5.2 锻造现场图像采集实验 | 第59-6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3 测量系统镜头畸变校正及系统热影响误差补偿方法 | 第63-105页 |
3.1 引言 | 第63页 |
3.2 基于纯平移两视图几何的镜头畸变矫正方法 | 第63-69页 |
3.2.1 镜头畸变模型 | 第63-65页 |
3.2.2 畸变参数求解方法 | 第65-67页 |
3.2.3 畸变参数求解流程 | 第67-68页 |
3.2.4 镜头畸变校正实验 | 第68-69页 |
3.3 相机自发热导致图像失真机理 | 第69-74页 |
3.3.1 相机温度变化规律 | 第69-70页 |
3.3.2 自发热导致图像变形规律 | 第70-74页 |
3.4 镜头受热辐射变形导致图像失真机理 | 第74-82页 |
3.4.1 锻造现场镜头表面温度变化规律 | 第75页 |
3.4.2 失真图像热影响误差变化规律 | 第75-82页 |
3.5 像点偏移误差分析模型 | 第82-88页 |
3.6 像点偏移误差补偿方法 | 第88-104页 |
3.6.1 像点偏移误差补偿模型 | 第88-91页 |
3.6.2 误差补偿模型各系数求解方法 | 第91-92页 |
3.6.3 像点偏移误差补偿实验 | 第92-10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4 大型热态锻件几何参数精确还原方法 | 第105-130页 |
4.1 引言 | 第105页 |
4.2 激光光条截面灰度分布特性分析 | 第105-116页 |
4.2.1 半导体线激光器发光原理 | 第105-107页 |
4.2.2 激光光条横截面光强分布特性 | 第107-116页 |
4.3 基于光条截面能量分布唯一性的光条中心提取方法 | 第116-127页 |
4.3.1 现有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116-119页 |
4.3.2 基于截面能量分布唯一性的中心提取模型 | 第119-122页 |
4.3.3 基于光条能量分布唯一性的中心提取流程 | 第122-124页 |
4.3.4 光条中心提取精度及可靠性评价 | 第124-127页 |
4.4 锻件图像特征信息匹配与重建 | 第127-129页 |
4.4.1 基于极限约束的特征点匹配方法 | 第127-128页 |
4.4.2 轴类锻件直径测量方法 | 第128-129页 |
4.4.3 长方形类锻件高度测量方法 | 第12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5 大型热态锻件测量系统搭建与测量实验 | 第130-138页 |
5.1 引言 | 第130页 |
5.2 大型热态锻件几何参数测量系统搭建 | 第130-131页 |
5.3 大型热态锻件几何参数测量软件开发 | 第131-133页 |
5.4 实验室精度验证实验 | 第133-135页 |
5.5 工业现场实验 | 第135-13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6.1 结论 | 第138-139页 |
6.2 创新点 | 第139页 |
6.3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