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熵的生产系统精益管理导入效果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本文逻辑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27页 |
2.1 精益管理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1 精益管理的起源和基础 | 第12页 |
2.1.2 精益管理理论体系 | 第12-16页 |
2.2 精益管理中的时间理念 | 第16-21页 |
2.2.1 精益管理中的时间价值分析 | 第16-18页 |
2.2.2 精益管理现场组织常用时间指标 | 第18-21页 |
2.3 熵理论的介绍及应用 | 第21-23页 |
2.3.1 熵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21-22页 |
2.3.2 熵理论在管理学界的应用 | 第22-23页 |
2.4 精益管理对生产系统时间熵的影响 | 第23-27页 |
2.4.1 生产系统时间熵 | 第23-24页 |
2.4.2 精益管理对生产系统时间熵的影响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精益管理导入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 第27-41页 |
3.1 精益管理导入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7页 |
3.1.1 人员要素的精益化 | 第27-28页 |
3.1.2 机器设备的精益化 | 第28-30页 |
3.1.3 物料的精益化 | 第30-31页 |
3.1.4 工艺方法的精益化 | 第31-33页 |
3.1.5 环境的精益化 | 第33-37页 |
3.2 精益管理导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38页 |
3.3 精益管理导入效果时间熵评价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3.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3.2 评价过程 | 第39-40页 |
3.4 模型计算的评价标准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精益管理导入效果评价 | 第41-44页 |
4.1 公司概况 | 第41页 |
4.2 A公司对于精益管理时间熵模型的应用 | 第41-43页 |
4.2.1 人员要素时间熵的计算 | 第41-42页 |
4.2.2 其他要素时间熵的计算 | 第42-43页 |
4.3 A公司生产系统总熵的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精益管理导入效果提升路径 | 第44-50页 |
5.1 精益管理导入效果评价的指导性意义 | 第44页 |
5.2 精益管理导入路径分析 | 第44-46页 |
5.3 精益管理导入路径实践 | 第46-50页 |
5.3.1 A公司精益目标的建立 | 第47页 |
5.3.2 A公司精益课题的建立和开展 | 第47-48页 |
5.3.3 A公司精益变革的效果分析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