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价值第9-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的价值第10-11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创新点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第17-25页
    2.1 “互联网+”的内涵第17-20页
        2.1.1 “互联网+”的背景和含义第17-19页
        2.1.2 “互联网+”的实际意义第19-20页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发展第20-22页
        2.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第20-21页
        2.2.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第21-22页
    2.3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22-25页
        2.3.1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背景第22-23页
        2.3.2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第23-25页
3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第25-33页
    3.1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的必然性第25-28页
        3.1.1 “互联网+”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聚集第25-26页
        3.1.2 “互联网+”加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整合第26-27页
        3.1.3 “互联网+”激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生动力第27-28页
    3.2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的重要性第28-33页
        3.2.1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性第29页
        3.2.2 有利于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第29-30页
        3.2.3 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第30-33页
4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困境第33-42页
    4.1 网络多元化思潮干扰严重第33-36页
        4.1.2 主流价值观在网络领域受到消解第33-34页
        4.1.3 无限放大的自由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第34-36页
    4.2 网络建设能力不足第36-37页
        4.2.1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搭建不到位第36页
        4.2.2 网络师资队伍素质不过硬第36-37页
    4.3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出现误区第37-42页
        4.3.0 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处理不当第37-38页
        4.3.1 对思想政治教育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处理不当第38-39页
        4.3.2 对教育对象个体化与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关系处理不当第39-42页
5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第42-54页
    5.1 融入“互联网+”理念第42-45页
        5.1.1 树立跨界引导升级的新视角第42-43页
        5.1.2 运用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理念第43-45页
    5.2 建设校园文化第45-47页
        5.2.1 建设规范网络文化第45-46页
        5.2.2 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第46-47页
    5.3 整合校园媒体第47-49页
        5.3.1 加快多种线上平台整合第48-49页
        5.3.2 促进线上平台和实践活动相互融合第49页
    5.4 培养网络化师资第49-54页
        5.4.1 树立教育队伍的网络权威第50-51页
        5.4.2 增强教育队伍的网络魅力第51-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作者简历第61-6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科学历史观培育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融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