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1.1.1 核心概念教学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 第10页 |
1.1.2 “稳态”迷思概念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 第10-11页 |
1.1.3 四段式测量问卷是一个更为精确和完善的测评工具 | 第11-12页 |
1.2 概念的梳理 | 第12-13页 |
1.2.1 概念 | 第12页 |
1.2.2 科学概念 | 第12页 |
1.2.3 前概念 | 第12页 |
1.2.4 迷思概念 | 第12-13页 |
1.3 迷思概念的成因 | 第13-16页 |
1.3.1 社会环境因素 | 第13-14页 |
1.3.2 学校教育因素 | 第14-15页 |
1.3.3 学生自身因素 | 第15-16页 |
1.4 迷思概念的特征 | 第16-17页 |
1.4.1 迷思概念具普遍性和特异性 | 第16页 |
1.4.2 迷思概念具有错误性和合理性 | 第16-17页 |
1.4.3 迷思概念具有顽固性和隐蔽性 | 第17页 |
1.5 迷思概念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1.5.1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1.5.2 生成学习理论 | 第18页 |
1.5.3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1.6 迷思概念揭示方法 | 第19-22页 |
1.6.1 观察法 | 第19页 |
1.6.2 访谈法 | 第19-20页 |
1.6.3 文献阅读法 | 第20页 |
1.6.4 出声思考法 | 第20页 |
1.6.5 概念图 | 第20-21页 |
1.6.6 确定性指数分析 | 第21页 |
1.6.7 二段式诊断测验 | 第21-22页 |
1.6.8 三段式测量问卷 | 第22页 |
1.7 稳态迷思概念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3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2.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5页 |
2.5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2.5.1 研究地点和对象 | 第25页 |
2.5.2 研究的具体思路 | 第25-26页 |
2.6 研究工具 | 第26-28页 |
第3章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设计 | 第28-42页 |
3.1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3.1.1 问卷的测量内容要具有全面性 | 第28-29页 |
3.1.2 概念的界定要具有代表性 | 第29页 |
3.1.3 题干和理由选项的编制要具有合理性 | 第29-31页 |
3.2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编制 | 第31-38页 |
3.2.1 界定“稳态”相关概念 | 第31-33页 |
3.2.2 “稳态”概念图 | 第33-35页 |
3.2.3 半开放式问卷 | 第35页 |
3.2.4 试测问卷编制、试测与信度检验 | 第35-36页 |
3.2.5 正式的四段式测量问卷的编制 | 第36-38页 |
3.2.6 专家审阅定稿 | 第38页 |
3.3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评价标准 | 第38-40页 |
3.4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特点 | 第40-42页 |
第4章 四段式测量问卷运用和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42-58页 |
4.1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42-43页 |
4.1.1 测试对象的选择 | 第42页 |
4.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 | 第42-43页 |
4.2 四段式测量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43-58页 |
4.2.1 不同知识模块中的迷思概念 | 第43-49页 |
4.2.2 高频和低频迷思概念的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4.2.3 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迷思概念情况分析 | 第51-55页 |
4.2.4 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迷思概念情况 | 第55页 |
4.2.5 迷思概念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55-58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 | 第58-62页 |
5.1 “稳态”迷思概念四段式测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第58页 |
5.2 学生在“植物的激素调节”模块迷思概念水平最高 | 第58-59页 |
5.3 学生拥有的7个高频迷思概念和5个低频迷思概念 | 第59页 |
5.4 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迷思概念水平有较大差异 | 第59-60页 |
5.5 迷思概念形成有4个主要原因 | 第60-62页 |
第6章 反思与教学建议 | 第62-66页 |
6.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6.1.1 问卷所测量的概念不够全面 | 第62页 |
6.1.2 问卷内题目的编制有待完善 | 第62-63页 |
6.1.3 研究对象的选取具有局限性 | 第63页 |
6.2 教学建议 | 第63-66页 |
6.2.1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 第63-64页 |
6.2.2 掌握或开发有效的概念转变策略 | 第64-65页 |
6.2.3 做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