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利用分子改造技术提高富马酸酶的热稳定性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1页
    1.1 L-苹果酸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1.1 L-苹果酸的应用第17页
        1.1.2 L-苹果酸的生产方式第17-19页
    1.2 富马酸酶概述第19-23页
        1.2.1 富马酸酶的分类第20页
        1.2.2 Ⅱ类富马酸酶的结构第20-22页
        1.2.3 富马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第23-28页
        1.3.1 定向进化技术第24-26页
            1.3.1.1 突变文库的构建方法第24-26页
            1.3.1.2 定向进化文库的筛选方法第26页
        1.3.2 理性设计第26-27页
        1.3.3 半理性设计第27-28页
    1.4 课题的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28-31页
        1.4.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用于改造的富马酸酶的选择第31-51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2.1 菌种与质粒第32页
        2.2.2 主要试剂第32-33页
        2.2.3 主要设备与仪器第33-34页
        2.2.4 培养基第34页
    2.3 实验方法第34-41页
        2.3.1 基因组的提取第34页
        2.3.2 质粒的提取第34页
        2.3.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4页
        2.3.4 PCR产物的纯化第34页
        2.3.5 酶切产物的纯化第34页
        2.3.6 重组菌的的构建第34-37页
        2.3.7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37页
        2.3.8 细胞破碎及蛋白的纯化第37-38页
            2.3.8.1 大肠杆菌的超声破碎第37页
            2.3.8.2 蛋白的纯化第37-38页
        2.3.9 SDS-PAGE检测蛋白第38-39页
        2.3.10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9页
        2.3.11 FumC酶学性质的测定第39-41页
        2.3.12 固定化重组菌对底物的转化率及其稳定性第41页
            2.3.12.1 大肠杆菌的固定化第41页
            2.3.12.2 EEF与EGF对富马酸二钠的转化率的测定第41页
            2.3.12.3 固定化重组菌的稳定性第41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9页
        2.4.1 三种FumC基因的密码子优化第41-42页
        2.4.2 重组菌的构建第42-44页
            2.4.2.1 ecfumC与cgfumC序列克隆第42页
            2.4.2.2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2-44页
            2.4.2.3 重组菌的构建第44页
        2.4.3 重组大肠杆菌的的诱导表达第44-45页
        2.4.4 五种FumC的粗酶酶活与纯酶比酶活的测定第45-47页
            2.4.4.1 五种FumC的粗酶酶活的测定第45-46页
            2.4.4.2 五种FumC的纯酶比酶活的测定第46-47页
        2.4.5 EEF与EGF对底物富马酸二钠的转化率第47-48页
        2.4.6 固定化重组菌的稳定性第48-49页
    2.5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来源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FumC的热稳定性的改造第51-77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1-52页
        3.2.1 菌种与质粒第51页
        3.2.2 主要试剂第51-52页
        3.2.3 主要器材第52页
    3.3 实验方法第52-62页
        3.3.1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第52-53页
        3.3.2 突变体的复筛方法第53页
        3.3.3 EGF的定向进化第53-55页
            3.3.3.1 易错PCR方法构建突变体文库第53-55页
            3.3.3.2 突变文库的筛选第55页
        3.3.4 EGF的半理性设计第55-61页
            3.3.4.1 基于蛋白质序列同源性的定点突变第55-58页
            3.3.4.2 组合突变第58页
            3.3.4.3 基于结构知识的定点饱和突变第58-61页
        3.3.5 酶学性质的测定第61-62页
            3.3.5.1 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61页
            3.3.5.2 热稳定性的考察第61页
            3.3.5.3 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第61-62页
            3.3.5.4 最适反应pH的测定第6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62-75页
        3.4.1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第62-64页
        3.4.2 突变体复筛的检测方法第64页
        3.4.3 EGF的定向进化第64-66页
            3.4.3.1 定向进化突变文库的构建第64-66页
            3.4.3.2 定性进化突变文库的筛选第66页
        3.4.4 EGF的半理性设计第66-69页
            3.4.4.1 基于蛋白质序列同源性的定点突变第66-69页
            3.4.4.2 组合突变第69页
            3.4.4.3 基于结构知识的定点饱和突变第69页
        3.4.5 EGF及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第69-72页
            3.4.5.1 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69-70页
            3.4.5.2 热稳定性的考察第70-71页
            3.4.5.3 最适反应温度第71页
            3.4.5.4 最适反应pH第71-72页
        3.4.6 位点分析第72-75页
    3.5 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来源于大肠杆菌的FumC的热稳定性的改造第77-91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实验材料第77页
        4.2.1 菌种与质粒第77页
        4.2.2 主要试剂第77页
        4.2.3 主要器材第77页
    4.3 实验方法第77-81页
        4.3.1 EEF的定向进化第78-79页
            4.3.1.1 易错PCR方法构建突变体文库第78页
            4.3.1.2 M11T与A280T的定点突变第78-79页
        4.3.2 EEF的理性设计第79页
            4.3.2.1 改造位点的选取第79页
            4.3.2.2 突变子的构建第79页
            4.3.2.3 突变子的筛选第79页
        4.3.3 EEF的半理性设计第79-81页
        4.3.4 突变酶的酶学性质的测定第81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4.4.1 EEF的定向进化第81-83页
        4.4.2 EEF的理性设计第83-85页
            4.4.2.1 改造位点的选取第83-85页
            4.4.2.2 突变子的构建第85页
            4.4.2.3 突变子的筛选第85页
        4.4.3 EEF的半理性设计第85页
        4.4.4 EEF及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第85-87页
            4.4.4.1 酶动力学参数第86页
            4.4.4.2 热稳定性的考察第86页
            4.4.4.3 最适反应温度第86-87页
            4.4.4.4 最适反应pH第87页
        4.4.5 位点分析第87-89页
    4.5 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5页
    5.1 结论第91-93页
    5.2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附录第103-111页
作者简介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膨润土复合吸附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评价
下一篇:氨基酸脱氢酶/醇脱氢酶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