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伊斯兰教(回教)论文--对伊斯兰教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35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2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8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二、选题缘由第26-27页
    三、选题意义第27页
    四、研究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第27-31页
        (一) 主要内容第27-28页
        (二) 基本思路第28页
        (三) 研究方法第28-29页
        (四) 重点难点第29页
        (五) 基本观点第29-30页
        (六) 创新之处第30-31页
    五、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术语的阐释第31-35页
        (一)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31页
        (二) 相关概念、术语阐释第31-35页
第一章 清代伊斯兰教的改革思潮第35-71页
    第一节 清代伊斯兰教发展特点第35-38页
        一、经堂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第35-36页
        二、教派和门宦的形成第36-37页
        三、汉文译著的发展第37-38页
    第二节 清代“遵经革俗”思潮的开端第38-53页
        一、常志美的教义思想第38-40页
        二、常志美的宗教改革第40-45页
        三、舍蕴善的宗教礼俗改革第45-53页
    第三节 清代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发展趋向第53-71页
        一、山东其他寺坊宗教礼俗改革第53-57页
        二、北京伊斯兰教礼俗改革第57-62页
        三、河北新旧之争第62页
        四、河南“连班”与“独班”以及礼俗之争第62-65页
        五、云南风俗改革第65-67页
        六、礼俗纷争在其他地区第67-71页
第二章 近代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兴起第71-123页
    第一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第71-79页
        一、近代伊斯兰世界思潮运动第71-73页
        二、社会变革与穆斯林内部衰落第73-79页
    第二节 马万福改革思想的形成第79-94页
        一、青年时代的教育第79-80页
        二、开学讲授第80-81页
        三、朝觐求学第81-82页
        四、尝试改革第82-85页
        五、马万福“遵经革俗”思想理论来源第85-94页
    第三节 马万福“遵经革俗”主张第94-123页
        一、教义思想第94-100页
        二、教法思想第100-108页
        三、“果园十条”主张第108-118页
        四、其他礼仪习俗改革第118-123页
第三章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西北的传播与发展第123-193页
    第一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传播的社会因素第124-132页
        一、社会启蒙思想第124-125页
        二、报刊业的普及第125-127页
        三、朝觐、游学与留学第127-129页
        四、《古兰经》和圣训的翻译第129-132页
    第二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青海的传播与发展第132-145页
        一、确立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海乙寺”地位第132-134页
        二、改革经堂教育第134-137页
        三、重视理论学习第137-138页
        四、各地讲学第138页
        五、其他人物改革主张第138-145页
    第三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甘肃和新疆的传播与发展第145-159页
        一、“遵经革俗”在河州第145-151页
        二、“遵经革俗”在甘肃其他地区第151-152页
        三、“遵经革俗”在新疆第152-159页
    第四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宁夏的传播与发展第159-179页
        一、初传阶段第160-162页
        二、虎嵩山宗教改革第162-173页
        三、力促传播与发展第173-179页
    第五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陕西的传播与发展第179-193页
        一、“遵经革俗”在安康的传播第179-180页
        二、“遵经革俗”在西安初传阶段第180-184页
        三、萧德珍的宗教改革第184-193页
第四章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华北及其它地区的发展第193-233页
    第一节 王静斋宗教改革主张第193-213页
        一、改革思想形成第194-197页
        二、宗教改革主张第197-205页
        三、阐扬回教文化第205-213页
    第二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华北的传播与发展第213-222页
        一、天津教改第213-215页
        二、河北新行与古行之分第215-219页
        三、北平新行改革第219-221页
        四、新行改革在山东的发展第221-222页
    第三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其他区域第222-233页
        一、新行改革在华东地区第222-226页
        二、华中地区的新行与古行之争第226-230页
        三、西南、华南等地区的宗教改革第230-233页
第五章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特点与影响第233-259页
    第一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特点第233-249页
        一、宗教改革的继承性第233-235页
        二、传播方式多样性第235-237页
        三、注重教育第237-242页
        四、重视研究第242-243页
        五、宗教思想的多重层次性第243-244页
        六、彰显时代性第244-248页
        七、具有地域性第248-249页
    第二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影响第249-259页
        一、伊赫瓦尼派的分离第249-251页
        二、唤醒爱国意识第251-254页
        三、促进回族伊斯兰教文化发展第254-256页
        四、奠定中国伊斯兰教教派格局第256-259页
结语第259-265页
参考文献第265-293页
致谢第293-299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299-300页

论文共3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载与程颐易学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