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固体变形机械论文

基于运动学和有限元分析的颚式破碎机结构改进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颚式破碎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8页
        1.1.1 物料破碎研究的现状第13-15页
        1.1.2 虚拟样机与有限元技术研究的现状第15-17页
        1.1.3 颚式破碎机发展趋势第17页
        1.1.4 总结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第17-18页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8页
        1.2.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8页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8页
    1.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单颗粒挤压破碎机理及其试验研究分析第21-2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破碎理论发展及单颗粒破碎理论分析第21-24页
        2.2.1 破碎理论的发展第21-22页
        2.2.2 颚式破碎机工作过程分析第22-23页
        2.2.3 单颗粒挤压破碎理论分析第23-24页
    2.3 单颗粒挤压破碎实验及数据处理第24-26页
        2.3.1 实验准备第24页
        2.3.2 实验过程第24-25页
        2.3.3 实验数据处理第25-26页
    2.4 单颗粒物料仿真分析第26-28页
        2.4.1 三种物料的仿真分析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颚式破碎机虚拟样机建模及装配第29-41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PE600×900复摆颚式破碎机的结构分析第29-32页
        3.2.1 颚式破碎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9-30页
        3.2.2 颚式破碎机的工作原理第30页
        3.2.3 颚式破碎机的机构参数设计第30-32页
    3.3 动态建模及装配的软件简介第32-34页
        3.3.1 机械动态辅助设计CAD/CAX软件简介第32页
        3.3.2 SolidWorks(简称SW)软件介绍第32-34页
    3.4 复摆颚式破碎机主要零件三维建模第34-37页
        3.4.1 主要零件建模第34-37页
    3.5 颚式破碎机的虚拟装配及装配爆炸图第37-40页
        3.5.1 虚拟装配模型的创建及干涉分析第38-40页
    3.6 虚拟装配模型的干涉分析第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ADAMS的破碎机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研究第41-57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多体动力学理论简介第41-44页
        4.2.1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求解的一般过程第41-42页
        4.2.2 ADAMS软件及其基本算法第42-44页
    4.3 颚式破碎机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第44-47页
    4.4 机构模型简化第47-48页
    4.5 数据交换及运动副添加第48-49页
    4.6 颚式破碎机虚拟样机仿真及结果分析第49-56页
        4.6.1 静力学分析第49-50页
        4.6.2 运动学特性分析第50-52页
        4.6.3 有载模型分析第52-55页
        4.6.4 振动力仿真分析第55-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颚式破碎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第57-75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基于有限元的静力分析第57-59页
        5.2.1 基于有限元的静力学分析第57-58页
        5.2.2 有限元法一般的分析步骤第58-59页
    5.3 颚式破碎机的关键零部件选择第59页
    5.4 偏心轴的有限元分析第59-63页
        5.4.1 偏心轴的有限元云图分析第61-62页
        5.4.2 偏心轴模型修改及其再分析第62-63页
    5.5 动颚活动齿板座的有限元分析第63-68页
    5.6 机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第68-73页
        5.6.1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第68-69页
        5.6.2 机架模态分析过程第69页
        5.6.3 机架模态分析结果分析第69-73页
    5.7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76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A:实验装置附图第85-87页
附录B: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黄浆水制备富含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发酵乳的研究
下一篇: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功能化以及在蛋白质分离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