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前言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新课改对新教师的要求 | 第8-9页 |
1.1.2 师范生的免费教育政策 | 第9-10页 |
1.1.3 师范生职业规划的要求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3.3 个案研究法 | 第13-14页 |
1.3.4 访谈法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5.2 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1.6 核心概念 | 第19-20页 |
1.6.1 师范生 | 第19页 |
1.6.2 职业认同 | 第19页 |
1.6.3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 第19-20页 |
2. 相关研究回顾 | 第20-36页 |
2.1 教师职业和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2.1.1 职业与身份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教师职业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认同的内涵与外延 | 第21-23页 |
2.1.4 职业认同的概念 | 第23-25页 |
2.2 教师对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 第25-32页 |
2.2.1 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 第26-27页 |
2.2.2 教师职业认同的维度 | 第27-30页 |
2.2.3 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2.3 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2.4 总结与述评 | 第35-36页 |
3.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问卷调查 | 第36-52页 |
3.1 研究框架 | 第36-38页 |
3.2 量表设计 | 第38-39页 |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9-43页 |
3.3.1 实施问卷调查的过程 | 第39-40页 |
3.3.2 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 | 第40-41页 |
3.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3.4 问卷调查结果 | 第43-52页 |
3.4.1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 第43-47页 |
3.4.2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3.4.3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在家庭差异分析 | 第48-50页 |
3.4.4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的学科差异分析 | 第50-51页 |
3.4.5 是否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 第51页 |
3.4.6 基本结论 | 第51-52页 |
4.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62页 |
4.1 师范生个案信息 | 第52-57页 |
4.1.1 案例一:T1 | 第53-54页 |
4.1.2 案例二:T2 | 第54-55页 |
4.1.3 案例三:T3 | 第55-56页 |
4.1.4 案例四:T4 | 第56-57页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2页 |
4.2.1 个体内部因素 | 第57-59页 |
4.2.2 个体外部因素 | 第59-62页 |
5. 建议与对策 | 第62-68页 |
5.1 个体悟觉层面 | 第63-64页 |
5.1.1 激发师范生全面认识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 第63页 |
5.1.2 培养师范生的职业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 第63-64页 |
5.1.3 促进师范生强化职业素养与自我反思,培养高度职业认同感 | 第64页 |
5.2 学校环境层面 | 第64-65页 |
5.3 师范教育层面 | 第65-68页 |
5.3.1 完善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专业化 | 第65-66页 |
5.3.2 完善教育实习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 第66-67页 |
5.3.3 建构师范生职业规划体系,提高就业指导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68-69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附录1 《扬州大学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调查》 | 第75-77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