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尿素、丙烯酸和Co改性酚醛(炭)泡沫脱除SO2/NO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改性酚醛泡沫的方法研究第11页
        1.2.2 金属改性活性炭材料的方法研究第11-13页
        1.2.3 表面有机官能团改性的方法研究第13-17页
        1.2.4 脱硫脱硝机理的研究第17-18页
        1.2.5 改性活性炭材料脱硫脱硝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8-19页
    1.3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19-22页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金属改性酚醛(炭)泡沫脱硫脱硝的研究第22-52页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2-27页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2-23页
        2.1.2 酚醛树脂的制备第23-24页
        2.1.3 金属改性酚醛(炭)泡沫的制备第24-25页
        2.1.4 样品命名第25页
        2.1.5 样品表征第25-26页
        2.1.6 样品模拟烟气脱硫脱硝实验第26-27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50页
        2.2.1 金属改性酚醛活性(炭)泡沫表面形貌结构分析第27-37页
        2.2.2 金属改性酚醛(炭)泡沫表面物理结构分析第37-38页
        2.2.3 金属改性酚醛(炭)泡沫表面有机官能团分析第38-41页
        2.2.4 金属改性酚醛(炭)泡沫微晶结构的分析第41-44页
        2.2.5 金属改性酚醛(炭)泡沫脱除 SO_2/NO 研究第44-50页
    2.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有机官能团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的研究第52-66页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2-53页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52-53页
        3.1.2 有机官能团改性酚醛泡沫的制备第53页
        3.1.3 样品命名第53页
        3.1.4 样品的表征第53页
        3.1.5 样品模拟烟气脱硫脱硝实验第53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64页
        3.2.1 有机官能团改性酚醛泡沫表面形貌结构的分析第53-55页
        3.2.2 有机官能团改性酚醛泡沫表面物理结构分析第55页
        3.2.3 改性酚醛泡沫表面官能团结构分析第55-62页
        3.2.4 有机官能团改性酚醛泡沫脱除 SO_2/NO 的研究第62-64页
    3.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Co、尿素和丙烯酸联合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的研究第66-74页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6-67页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66页
        4.1.2 联合改性酚醛泡沫的制备第66-67页
        4.1.3 样品模拟烟气脱硫脱硝实验第67页
        4.1.4 样品表征第67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4.2.1 联合改性酚醛泡沫脱除 SO_2/NO 的研究第67-69页
        4.2.2 联合改性酚醛泡沫表面形貌结构分析第69-70页
        4.2.3 联合改性酚醛泡沫表面物理结构分析第70-71页
        4.2.4 联合改性酚醛泡沫表面官能团分析第71-72页
        4.2.5 联合改性酚醛泡沫微晶结构分析第72-73页
    4.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Co、尿素和丙烯酸联合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操作条件影响研究第74-80页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74页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4-79页
        5.2.1 质气比对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第74-76页
        5.2.2 含氧量对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第76-77页
        5.2.3 温度对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第77-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改性酚醛泡沫脱除 SO_2/NO 的机理及表观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第80-92页
    6.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80页
    6.2 酚醛泡沫脱除 SO_2/NO 的机理分析第80-83页
    6.3 酚醛泡沫脱除 SO_2/NO 表观吸附动力学分析第83-90页
        6.3.1 表观吸附动力学模型第83-84页
        6.3.2 表观吸附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分析第84-90页
    6.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92-94页
    7.1 结论第92-93页
    7.2 建议第93页
    7.3 创新点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水体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