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ogue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第12-22页 |
(一)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源起与演进 | 第12-14页 |
(二) 公众参与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及其价值 | 第14-22页 |
1、公众参与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 第14-19页 |
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价值 | 第19-22页 |
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践与问题 | 第22-28页 |
(一) 深港西部通道沿线居民坏保维权事件 | 第22-24页 |
(二) 厦门PX项目迁址事件 | 第24-25页 |
(三) 由环境争议案件所引发的思考 | 第25-28页 |
三、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立法及其借鉴 | 第28-38页 |
(一) 美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 第28-32页 |
1、美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 | 第28页 |
2、美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 第28页 |
3、美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 第28-31页 |
4、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 第31-32页 |
(二)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 第32-34页 |
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与主体 | 第32-33页 |
2、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 第33页 |
3、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 | 第33页 |
4、日本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体程序 | 第33-34页 |
(三) 国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地方立法实例 | 第34-36页 |
(四) 有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条约 | 第36-38页 |
四、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 第38-50页 |
(一)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制度 | 第38-39页 |
(二) 拓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 第39-40页 |
(三)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 | 第40-41页 |
(四) 完善环评公众参与的时机,保证公众参与的全程性 | 第41-42页 |
(五)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第42-50页 |
1、完善听证制度 | 第42-44页 |
2、科学合理的设置调查问卷 | 第44-45页 |
3、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45-47页 |
4、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司法保障制度 | 第47-49页 |
5、正确处理公众的反馈信息 | 第49页 |
6、完善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