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车辆悬架系统概述 | 第12-17页 |
1.2.1 悬架的功能 | 第12-13页 |
1.2.2 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 | 第13页 |
1.2.3 悬架的分类 | 第13-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7-19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油气悬架缸数学模型及其数值仿真 | 第21-37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油气悬架分类 | 第21-24页 |
2.2.1 单气室油气悬架、两级压力式油气悬架、双气室油气悬架 | 第21-22页 |
2.2.2 独立式油气悬架、连通式油气悬架 | 第22-23页 |
2.2.3 油气分离式悬架、油气混合式悬架 | 第23-24页 |
2.3 单气室油气悬架缸的结构 | 第24页 |
2.4 单气室油气悬架缸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2.5 单气室油气悬架缸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2.5.1 油气悬架缸输出力 | 第25页 |
2.5.2 阻尼孔单向阀流量 | 第25-27页 |
2.5.3 储能器模型 | 第27页 |
2.5.4 油气悬架缸输出力方程 | 第27-29页 |
2.6 油气悬架缸数值仿真研究 | 第29-36页 |
2.6.1 AMESim 仿真模型 | 第29-30页 |
2.6.2 仿真模型参数以及激励输入 | 第30页 |
2.6.3 油气悬架缸仿真结果 | 第30-32页 |
2.6.4 油气悬架缸外特性与激励参数变化的关系 | 第32-33页 |
2.6.5 油气悬架缸外特性与结构参数变化的关系 | 第33-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悬架刚度阻尼特性分析及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 第37-54页 |
3.1 概述 | 第37页 |
3.2 油气悬架刚度特性分析 | 第37-42页 |
3.2.1 油气悬架动刚度的仿真 | 第37-38页 |
3.2.2 结构参数对悬架动刚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3 油气悬架刚度的一般确定方法 | 第41-42页 |
3.3 油气悬架阻尼特性分析 | 第42-47页 |
3.3.1 油气悬架阻尼的仿真 | 第42-44页 |
3.3.2 结构参数对悬架阻尼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3 油气悬架阻尼的一般确定方法 | 第46-47页 |
3.4 油气悬架缸结构参数的设计 | 第47-53页 |
3.4.1 结构参数设计的一般方法 | 第47页 |
3.4.2 设计要求整车性能参数以及悬架缸结构参数初选方案 | 第47-48页 |
3.4.3 前悬架缸结构参数初选值的计算 | 第48-51页 |
3.4.4 后悬架缸结构参数初选值的计算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 | 第54-63页 |
4.1. 概述 | 第54页 |
4.2 路面激励模型与仿真 | 第54-57页 |
4.2.1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 | 第54-55页 |
4.2.2 时间频率谱密度 | 第55-56页 |
4.2.3 路面激励仿真模型 | 第56页 |
4.2.4 汽车后轮路面激励输入 | 第56页 |
4.2.5 路面激励模型仿真 | 第56-57页 |
4.3 二分之一车辆动力学模型与仿真 | 第57-62页 |
4.3.1 二分之一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57-59页 |
4.3.2 二分之一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汽车平顺性以及油气悬架参数优化 | 第63-78页 |
5.1. 概述 | 第63页 |
5.2 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 第63-69页 |
5.2.1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5.2.2 频率加权函数以及滤波器设计 | 第64-69页 |
5.3 油气悬架系统参数的优化模型 | 第69-70页 |
5.3.1 优化变量 | 第69页 |
5.3.2 目标函数 | 第69页 |
5.3.3 约束条件 | 第69-70页 |
5.4 油气悬架系统参数优化的实现 | 第70-77页 |
5.4.1 AMESim 与 Matlab 软件的联立 | 第70-71页 |
5.4.2 优化算法 | 第71-75页 |
5.4.3 优化结果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1 遗传算法程序代码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