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预告片的传播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13页 |
2. 国产电影预告片综述 | 第13-17页 |
2.1 电影预告片的定义 | 第13-14页 |
2.2 电影预告片源流 | 第14-15页 |
2.3 电影预告片:电影与广告的联姻 | 第15-17页 |
3. 国产电影预告片传播内容 | 第17-28页 |
3.1 电影预告片的视听语言 | 第17-23页 |
3.1.1 文字 | 第17-18页 |
3.1.2 声音 | 第18-19页 |
3.1.3 蒙太奇 | 第19-22页 |
3.1.4 色彩 | 第22-23页 |
3.2 叙事元素 | 第23-28页 |
3.2.1 人物设置 | 第24-25页 |
3.2.2 悬念的设计 | 第25-28页 |
4. 国产电影预告片的传播媒介 | 第28-36页 |
4.1 撒网式传播的电视媒介 | 第28-31页 |
4.1.1 电影预告片推播 | 第29页 |
4.1.2 电影发布会现场 | 第29-30页 |
4.1.3 综艺节目片场曝光 | 第30-31页 |
4.2 裂变式传播的网络媒介 | 第31-33页 |
4.2.1 关联搜索 | 第32-33页 |
4.2.2 私人定制 | 第33页 |
4.3 定点式传播的院线媒介 | 第33-34页 |
4.4 移动、快捷的新媒体媒介 | 第34-36页 |
5. 国产电影预告片的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 | 第36-43页 |
5.1 受众接受的“格式塔”心理学 | 第36-39页 |
5.2 国产电影预告片的影像形象与文化内涵 | 第39-40页 |
5.3 负效应——警惕影像暴力 | 第40-43页 |
5.3.1 暴力和黄色泛滥 | 第41页 |
5.3.2 情节曝光过多 | 第41-42页 |
5.3.3 过分渲染失衡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