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长春胺作用机制及来源的概述 | 第10-15页 |
1.1.1 长春胺的概述 | 第10页 |
1.1.2 长春胺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 第10-12页 |
1.1.3 长春胺的合成方法 | 第12-15页 |
1.1.4 长春胺类化合物的研究的前瞻性 | 第15页 |
1.2 植物内生真菌及次级代谢产物的概述 | 第15-17页 |
1.2.1 植物内生真菌定义 | 第15页 |
1.2.2 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广泛性 | 第15-16页 |
1.2.3 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6页 |
1.2.4 植物内生真菌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16-17页 |
1.3 发酵工程应用及优化的概述 | 第17-21页 |
1.3.1 发酵工程简介 | 第17-18页 |
1.3.2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 | 第18-19页 |
1.3.3 发酵过程的监测控制 | 第19-21页 |
1.3.4 发酵液预处理及产物提取 | 第21页 |
1.4 夹竹桃类植物概述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产长春胺类化合物夹竹桃内生真菌筛选和代谢产物分析 | 第23-32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3-25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23页 |
2.1.2 培养基制备和操作 | 第23页 |
2.1.3 试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4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4-25页 |
2.2 内生真菌分离方法 | 第25-27页 |
2.2.1 植物预处理 | 第25页 |
2.2.2 预处理效果检查 | 第25页 |
2.2.3 菌种的挑选 | 第25页 |
2.2.4 菌种的纯化 | 第25-26页 |
2.2.5 菌种的形态学分析 | 第26-27页 |
2.3 夹竹桃内生真菌次级代谢物的培养 | 第27页 |
2.3.1 菌株的培养 | 第27页 |
2.3.2 发酵产物物的初步分离 | 第27页 |
2.4 夹竹桃内生真菌次级代谢物的分析 | 第27-31页 |
2.4.1 薄层层析(TCL)分析检测 | 第27-28页 |
2.4.2 薄层色谱层析(TLC)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2.4.3 液质联用(LC-MS)分析 | 第29-30页 |
2.4.4 液质联用(LC-MS)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夹竹桃内生真菌VINI-6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2-50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1.1 菌株 | 第32页 |
3.1.2 所需的培养基 | 第32页 |
3.1.3 主要的试剂 | 第32-33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3.2 夹竹桃科内生真菌VINI-6培养基的选择 | 第33-35页 |
3.2.1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 第33-34页 |
3.2.2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 第34页 |
3.2.3 不同培养基的菌落形态 | 第34-35页 |
3.3 夹竹桃科植物内生真菌VINI-6培养及次级代谢产物分离 | 第35-36页 |
3.3.1 菌株活化 | 第35页 |
3.3.2 菌种VINI-6的保藏 | 第35页 |
3.3.3 发酵培养 | 第35页 |
3.3.4 真菌代谢物提取 | 第35-36页 |
3.4 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36-37页 |
3.4.1 菌落固体培养形态特征 | 第36页 |
3.4.2 菌株VINI-6的显微形态特征 | 第36-37页 |
3.4.3 菌株液体培养时的状态特征 | 第37页 |
3.5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37-42页 |
3.5.1 VINI-6夹竹桃科植物内生真菌LC-MS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3.5.3 发酵时间对乙基长春胺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4 温度对夹竹桃科植物内生真菌VINI-6发酵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5 发酵稳定期pH值对乙基长春胺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6 Box-Benhnken实验方案设计 | 第42-47页 |
3.6.1 Box-Behnken实验设计 | 第42-43页 |
3.6.2 Box-Benhnken实验设计和实际结果 | 第43页 |
3.6.3 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曲面模型的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3.6.4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 | 第44-47页 |
3.7 最佳条件验证 | 第47-48页 |
3.7.1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3.7.2 实验结果 | 第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夹竹桃内生真菌VINI-6次级代谢产物纯化工艺研究 | 第50-59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4.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页 |
4.2.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50-51页 |
4.3 酸-碱提取法 | 第51页 |
4.4 有机溶剂萃取法 | 第51页 |
4.5 硅胶柱分离法 | 第51-53页 |
4.5.1 薄层层析定性检测 | 第51-52页 |
4.5.2 洗脱剂的选择及判断 | 第52页 |
4.5.3 硅胶柱分离 | 第52-53页 |
4.6 纯化产物分析 | 第53-55页 |
4.6.1 实验仪器与色谱条件 | 第53页 |
4.6.2 溶液 | 第53页 |
4.6.3 LC-MS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7 有机溶剂萃取法最优条件研究 | 第55-58页 |
4.7.1 萃取体积的选择 | 第55-57页 |
4.7.2 萃取次数选择 | 第57-5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