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降解聚己内酯的真菌的选育及其解聚酶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6页 |
1 完全生物降解聚己内酯 | 第8-15页 |
1.1 PCL的结构、性能 | 第8-9页 |
1.2 PCL降解菌及降解酶 | 第9-12页 |
1.2.1 PCL降解菌 | 第9-10页 |
1.2.2 PCL降解酶 | 第10-12页 |
1.3 PCL的降解过程 | 第12-13页 |
1.4 PCL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1.5 PCL的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6 PCL的应用 | 第14-15页 |
2 本论文的工作目的 | 第15-16页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1.1.1 菌株来源 | 第16页 |
1.1.2 聚己内酷(PCL) | 第16页 |
1.2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6-17页 |
1.3 菌种的筛选 | 第17-18页 |
1.4 菌种的鉴定 | 第18-19页 |
1.4.1 形态学观察方法 | 第18页 |
1.4.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第18-19页 |
1.4.3 菌株DSWJ1201生长温度的测定 | 第19页 |
1.5 菌种的保藏 | 第19-20页 |
1.6 PCL解聚酶活力测定方法及酶活单位定义 | 第20页 |
1.6.1 PCL解聚酶粗酶液的制备及浓缩 | 第20页 |
1.6.2 PCL解聚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20页 |
1.7 菌株DSWJ1201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20-22页 |
1.7.1 菌株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20-21页 |
1.7.2 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1-22页 |
1.7.3 正交试验法优化菌株产酶条件 | 第22页 |
1.8 粗酶液酶学性质的表征 | 第22-24页 |
1.8.1 粗酶液与底物作用时间的测定 | 第22页 |
1.8.2 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1.8.3 粗酶液温度稳定性的测定 | 第23页 |
1.8.4 粗酶液最适反应pH的测定 | 第23页 |
1.8.5 粗酶液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23页 |
1.8.6 PCL解聚酶脂肪酶活性的验证 | 第23-24页 |
1.9 PCL解聚酶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24页 |
1.10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6页 |
二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2.1 PCL降解菌株的筛选 | 第26页 |
2.2 菌种的鉴定 | 第26-31页 |
2.2.1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26-28页 |
2.2.2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8-31页 |
2.2.3 菌株DSWJ1201生长温度的测定 | 第31页 |
2.3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1-38页 |
2.3.1 菌株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2 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2-36页 |
2.3.3 正交试验法优化菌株产酶条件 | 第36-38页 |
2.4 粗酶液酶学性质的表征 | 第38-42页 |
2.4.1 酶与底物作用时间的测定 | 第38-39页 |
2.4.2 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 | 第39页 |
2.4.3 粗酶液温度稳定性的测定 | 第39-40页 |
2.4.4 粗酶液最适反应pH的测定 | 第40-41页 |
2.4.5 粗酶液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2.4.6 PCL解聚酶的脂肪酶活性的验证 | 第42页 |
2.5 粗酶液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42-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