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劫人”、“劫财”型索债行为的刑法规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债务履行的历史考察与域外评价第14-20页
    2.1 历史考察第14-16页
        2.1.1 春秋时期第14页
        2.1.2 秦汉时期第14页
        2.1.3 唐宋时期第14-15页
        2.1.4 明清时期第15-16页
    2.2 域外对“劫人”、“劫财”型不当索债行为的刑法评价第16-20页
        2.2.1 “劫人”型索债行为第16-17页
        2.2.2 “劫财”型索债行为第17-20页
3 “劫人”型索债行为的内涵阐释第20-37页
    3.1 债务性质第20-23页
        3.1.1 索要非法债务行为的定性第20-22页
        3.1.2 索要未到期之债行为的定性第22-23页
    3.2 索债主体第23-26页
        3.2.1 讨债公司是否可以成为索债主体第23-25页
        3.2.2 债权人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是否可以成为索债主体第25-26页
    3.3 行为对象第26-34页
        3.3.1 对法条中“他人”之理解第26-31页
        3.3.2 债权人非法拘禁、扣押债务人,向第三人索债行为的定性第31页
        3.3.3 债权人将与合法债务无关的其他人拘禁后向债务人索债行为的定性第31-33页
        3.3.4 为索取合法债务而偷盗婴儿行为的定性第33-34页
    3.4 索债数额明显高于实际债务行为的定性分析第34-37页
        3.4.1 债权人拘禁债务人后向其索债的数额明显高于实际数额第34-35页
        3.4.2 债务人拘禁被害人后向第三人索债数额明显高于实际数额第35-37页
4 “劫财”型索债行为的定性分析第37-45页
    4.1 财产犯罪保护的法益第37-40页
    4.2 行为人“劫财”索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目的”第40-41页
    4.3 “劫财”所得财物的价值超出债务数额时如何认定行为性质第41-42页
    4.4 对几种典型“劫财”手段的定性分析第42-45页
        4.4.1 强取手段第42-43页
        4.4.2 盗窃手段第43页
        4.4.3 侵占手段第43-44页
        4.4.4 以威胁、要胁或骗取的手段第44-45页
5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研究
下一篇:犯罪新形态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以二维码案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