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一个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工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回顾第12-15页
        1.3.1 有关流动儿童的研究第12-13页
        1.3.2 有关偏差行为的研究第13-15页
    1.4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16-19页
    2.1 概念界定第16页
        2.1.1 流动儿童第16页
        2.1.2 偏差行为第16页
    2.2 理论框架第16-17页
        2.2.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第16页
        2.2.2 行为矫正模式第16-17页
        2.2.3 优势视角第17页
    2.3 研究思路第17页
    2.4 研究方法第17-19页
        2.4.1 参与观察法第17-18页
        2.4.2 访谈法第18-19页
第3章 服务对象问题原因及分析第19-25页
    3.1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第19-20页
        3.1.1 服务对象的选择第19页
        3.1.2 服务对象的学校情况第19-20页
        3.1.3 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第20页
    3.2 服务对象的表现第20-22页
        3.2.1 服务对象在学校的表现第20-21页
        3.2.2 服务对象在家的表现第21-22页
    3.3 服务对象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第22-25页
        3.3.1 老师和同学对服务对象“标签化”第22-23页
        3.3.2 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第23-24页
        3.3.3 自我控制力差第24-25页
第4章 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开展第25-29页
    4.1 方式及理论的选择第25页
        4.1.1 个案工作的优势第25页
        4.1.2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优势第25页
        4.1.3 行为矫正模式的优势第25页
        4.1.4 优势视角的优势第25页
    4.2 个案开展过程第25-29页
        4.2.1 接案第26-27页
        4.2.2 预估第27-28页
        4.2.3 计划第28-29页
第5章 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实施过程第29-47页
    5.1 介入过程第29-46页
    5.2 结案第46-47页
第6章 个案介入评估与反思第47-51页
    6.1 介入评估第47-49页
        6.1.1 过程评估第47页
        6.1.2 结果评估第47-49页
    6.2 介入反思第49-51页
        6.2.1 学校方面第49-50页
        6.2.2 家庭方面第50-51页
第7章 改善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建议第51-54页
    7.1 学校方面第51页
    7.2 家庭方面第51-52页
    7.3 政府方面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发展对民族地区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下一篇:青少年恶逆变的影响因素及社工介入研究--以S的个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