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

城市餐厨垃圾管理问题研究--以公共治理为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国内背景第10-11页
        1.1.2 国外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3.2 系统分析法第13页
        1.3.3 比较分析法第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4.1 研究概况第13-15页
        1.4.2 研究视角第15-16页
        1.4.3 简要评述第16-17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1.6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餐厨垃圾概述第19-21页
        2.1.1 餐厨垃圾第19页
        2.1.2 餐厨垃圾特性第19页
        2.1.3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第19-21页
    2.2 公共治理理论概述第21-23页
        2.2.1 公共治理第21-22页
        2.2.2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理念第22-23页
        2.2.3 公共治理的模式第23页
    2.3 城市餐厨垃圾管理引入公共治理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第23-25页
        2.3.1 城市餐厨垃圾管理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第23-24页
        2.3.2 市场的力量不断发展第24-25页
第三章 全国及重点城市餐厨垃圾管理概况第25-32页
    3.1 全国餐厨垃圾管理概况第25-28页
        3.1.1 全国餐厨垃圾产量第25-26页
        3.1.2 餐厨垃圾处理现状第26页
        3.1.3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及企业状况第26-28页
    3.2 重点城市餐厨垃圾管理概况第28-32页
        3.2.1 选取四个重点城市及选取标准第28-29页
        3.2.2 重点城市餐厨垃圾治理成效第29-32页
第四章 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问题第32-40页
    4.1 治理理念落后第32-33页
        4.1.1 社会普遍治理意识尚未觉醒第32页
        4.1.2 治理思路片面化第32-33页
        4.1.3 忽视市场的力量第33页
    4.2 治理环节存在纰漏第33-35页
        4.2.1 源头处理问题多第33-34页
        4.2.2 中间收运运营差第34页
        4.2.3 末端环节效果欠佳第34-35页
    4.3 治理制度不健全第35-37页
        4.3.1 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立法第35-36页
        4.3.2 收费制度不合理第36页
        4.3.3 分类回收制度难执行第36-37页
    4.4 治理主体不完善第37-38页
        4.4.1 治理主体缺位第37页
        4.4.2 主体间互动差第37-38页
    4.5 治理手段不完备第38-40页
        4.5.1 餐饮单位缺乏专门管理制度第38页
        4.5.2 忽视新兴网络平台,公众参与感不够第38-39页
        4.5.3 申报备案制度未普及第39-40页
第五章 完善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对策建议第40-47页
    5.1 提升治理理念第40-41页
        5.1.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加强公共宣传第40页
        5.1.2 治理理念系统化第40页
        5.1.3 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第40-41页
    5.2 完备治理环节第41-42页
        5.2.1 做好源头减量分类工作第41页
        5.2.2 搭建统一收运体系第41-42页
        5.2.3 升级末端处理设施与技术第42页
    5.3 健全治理制度第42-44页
        5.3.1 统一立法,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法规第42-43页
        5.3.2 合理制定餐厨垃圾收费制度第43页
        5.3.3 强化分类回收制度可操作性第43-44页
    5.4 完善治理主体第44-45页
        5.4.1 补全治理主体第44页
        5.4.2 聚合系统网络,增强主体互动第44-45页
    5.5 优化治理手段第45-47页
        5.5.1 餐饮单位设立管理制度第45页
        5.5.2 新兴技术媒体增进公众参与第45-46页
        5.5.3 建立申报分类备案制度第46-4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6.1 总结第47页
    6.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管理研究
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执行力研究--以郑州市H乡美丽乡村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