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6页 |
1.3.1 中国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蒙古国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办法 | 第16-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 第17页 |
2.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类型 | 第17-19页 |
2.2.1 英美模式 | 第18页 |
2.2.2 德国模式 | 第18-19页 |
2.2.3 日本模式 | 第19页 |
2.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规范及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2.3.1 股东主体地位日益降落 | 第19-20页 |
2.3.2 职工参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趋势 | 第20-21页 |
2.3.3 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 第21页 |
2.3.4 股东运用投票权对管理层约束成为潮流 | 第21-22页 |
2.3.5 股东利益日益受到管理层重视 | 第22页 |
2.3.6 股东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中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比较分析 | 第23-38页 |
3.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23-29页 |
3.1.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 | 第23页 |
3.1.2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股东大会 | 第23-25页 |
3.1.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 | 第25-26页 |
3.1.4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监事会 | 第26-28页 |
3.1.5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模式 | 第28-29页 |
3.2 蒙古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29-35页 |
3.2.1 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 | 第29页 |
3.2.2 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股东会 | 第29-30页 |
3.2.3 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 | 第30-33页 |
3.2.4 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监事会 | 第33-34页 |
3.2.5 蒙古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模式 | 第34-35页 |
3.3 中蒙两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3.3.1 股东会职权比较分析 | 第35页 |
3.3.2 董事会设置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3.3.3 监事会差异比较 | 第36页 |
3.3.4 股权结构的比较 | 第36页 |
3.3.5 融资模式的比较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对蒙古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与建议 | 第38-46页 |
4.1 对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 | 第38-41页 |
4.1.1 股权结构的优化 | 第38页 |
4.1.2 董事会独立性与工作效率的加强 | 第38-39页 |
4.1.3 管理层鼓励与约束机制的规范 | 第39页 |
4.1.4 加强利益相关者作用 | 第39-40页 |
4.1.5 以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透明度 | 第40页 |
4.1.6 规范监事与监事会职权 | 第40-41页 |
4.2 完善蒙古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建议 | 第41-42页 |
4.2.1 完善蒙古国公司治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 第41页 |
4.2.2 完善蒙古国公司治理必须重视契约精神的建设 | 第41-42页 |
4.2.3 完善蒙古国公司治理必须重视系统化建设 | 第42页 |
4.3 具体修改意见 | 第42-45页 |
4.3.1 优化股权结构的具体措施 | 第42页 |
4.3.2 董事会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42-43页 |
4.3.3 突出监事会的独立位置 | 第43页 |
4.3.4 要让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 第43-44页 |
4.3.5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44页 |
4.3.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