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财务效应研究--以绿地控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一、混合所有制中的现代企业理论 | 第14页 |
二、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方式与绩效决定研究 | 第14-15页 |
三、混合所有制与国有垄断企业绩效研究 | 第15页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 | 第15-16页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第一节 现代企业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四章 绿地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案例研究 | 第21-37页 |
第一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 第21页 |
第二节 相关背景概述 | 第21-24页 |
一、绿地集团概况 | 第21-22页 |
二、金丰投资概况 | 第22-23页 |
三、绿地控股混合有制改革背景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绿地控股股权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 | 第24-32页 |
一、交易方案 | 第24-26页 |
二、改制员工持股会 | 第26-29页 |
三、引入PE战略投资者 | 第29-31页 |
四、淡马锡模式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绿地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 | 第32-34页 |
一、股东大会、董事会制度层面 | 第32-33页 |
二、监事会制度层面 | 第33-34页 |
三、经理人制度层面 | 第34页 |
第五节 绿地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评价 | 第34-37页 |
一、企业角度 | 第34-35页 |
二、员工角度 | 第35-36页 |
三、三方共赢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财务效应分析 | 第37-62页 |
第一节 交易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绿地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 第38-49页 |
一、资产结构分析 | 第38-43页 |
二、负债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三、偿债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四、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绿地集团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状况分析 | 第49-52页 |
一、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分析 | 第49-50页 |
二、利润来源分析 | 第50-51页 |
三、现金流量状况分析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改革后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52-62页 |
一、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第52-56页 |
二、经营、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第56-60页 |
三、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建议与展望 | 第63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