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成贵高铁隧底岩溶三维地震层析成像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地震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第18-38页
    2.1 地震层析成像的分类第18页
    2.2 几何地震学理论第18-27页
        2.2.1 程函方程第18-21页
        2.2.2 费马原理第21-23页
        2.2.3 斯奈尔定理第23-24页
        2.2.4 射线方程第24-27页
    2.3 射线追踪层析成像第27-31页
        2.3.1 局部射线追踪法第27-29页
        2.3.2 全局射线追踪法第29-31页
    2.4 基于网格的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第31-34页
        2.4.1 三维速度网格的划分第31-32页
        2.4.2 射线旅行时的计算第32页
        2.4.3 最小走时射线路径追踪第32-34页
    2.5 反演理论第34-36页
        2.5.1 代数重建法第34-35页
        2.5.2 联合迭代重建法第35-36页
    2.6 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隧底三维地震层析成像数值模拟第38-54页
    3.1 正常高铁隧底结构模型模拟第38-40页
        3.1.1 无仰拱隧道第38页
        3.1.2 有仰拱隧道第38-40页
    3.2 高铁岩溶洞穴隧底结构模型模拟第40-49页
        3.2.1 充水溶洞第40-42页
        3.2.2 岩溶空洞第42-45页
        3.2.3 半充填溶洞第45-46页
        3.2.4 串珠状溶洞第46-49页
    3.3 高铁岩溶断层破碎带及岩溶裂隙隧底结构模型模拟第49-52页
        3.3.1 断层破碎带第49-51页
        3.3.2 岩溶裂隙带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隧底三维地震层析成像实测技术与影响因素研究第54-66页
    4.1 隧底三维地震CT技术采集设计第54-58页
        4.1.1 仪器设备第54-55页
        4.1.2 观测系统第55-57页
        4.1.3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第57-58页
    4.2 隧底三维地震的影响因素第58-62页
        4.2.1 激发条件的影响第58-59页
        4.2.2 接收条件的影响第59-60页
        4.2.3 噪声的影响第60-62页
    4.3 隧底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第62-65页
        4.3.1 预处理第62-63页
        4.3.2 滤波处理第63-64页
        4.3.3 反射波走时识取第64-65页
    4.4 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隧底三维地震层析成像应用研究第66-81页
    5.1 麦西隧道隧底地震CT应用效果分析第66-70页
        5.1.1 麦西隧道地质说明第66-68页
        5.1.2 测线布置第68-69页
        5.1.3 隧底三维成图与结果分析第69-70页
    5.2 李官一号明洞隧底地震CT应用效果分析第70-74页
        5.2.1 李官一号明洞地质说明第70-72页
        5.2.2 测线布置第72-73页
        5.2.3 隧底三维成图与结果分析第73-74页
    5.3 杨家庄隧道隧底地震CT应用效果分析第74-80页
        5.3.1 工程概况第74-76页
        5.3.2 测线布置第76-77页
        5.3.3 隧底三维成图与结果分析第77-80页
    5.4 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直径地铁水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现场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离散元的盾构螺旋输送机输送机理及其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