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诺夫斯基图像学中的审美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绪论 | 第13-20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二、问题局限 | 第17-18页 |
| 三、本文视点 | 第18-19页 |
| 四、意义价值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图像学与“直觉审美再创造” | 第20-34页 |
| 第一节 图像志与图像学 | 第20-23页 |
| 第二节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审美解释方法 | 第23-29页 |
| 第三节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审美之维概说 | 第29-34页 |
| 第二章 风格及其审美内涵 | 第34-58页 |
| 第一节 “风格”概说 | 第34-36页 |
| 第二节 巴洛克风格及其意义 | 第36-45页 |
| 第三节 电影:表达手法即风格 | 第45-52页 |
| 第四节 英国艺术的英国性 | 第52-58页 |
| 第三章 艺术意志与审美追求 | 第58-66页 |
| 第一节 李格尔的“艺术意志”与潘诺夫斯基的立足点 | 第58-60页 |
| 第二节 潘诺夫斯基对李格尔的批判 | 第60-62页 |
| 第三节 作为先验范畴的“艺术意志” | 第62-63页 |
| 第四节 艺术意志与图像志 | 第63-66页 |
| 第四章 透视法与审美空间 | 第66-78页 |
| 第一节 从角透视到线性透视 | 第66-71页 |
| 第二节 象征形式与审美空间 | 第71-76页 |
| 第三节 对潘氏透视观-空间观的批评和反思 | 第76-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