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对OsEMF2b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途径及DNA甲基化影响非印迹基因表达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部分: 对OsEMF2b参与水稻花发育调控途径的研究第12-47页
    一、文献综述第12-18页
        1. 水稻花发育相关基因第12-13页
        2. 表观遗传学第13-15页
            2.1 表观遗传学概念及主要内容第13-15页
        3. 酵母双杂交第15页
        4. OsEMF2b基因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5. 基因CHD729的研究现状第17页
        6. 实验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二、材料与方法第18-32页
        1. 实验材料第18-20页
            1.1 供试材料第18-19页
            1.2 主要试剂第19页
            1.3 缓冲液第19-20页
        2. 实验方法第20-32页
            2.1 CTAB法提取DNA第20页
            2.2 OsEMF2b分子鉴定第20-21页
                2.2.1 引物设计第20-21页
                2.2.2 PCR扩增第21页
            2.3 芯片分析第21-22页
            2.4 荧光定量PCR第22页
            2.5 DNA亚硫酸氢钠修饰第22-26页
                2.5.1 PCR扩增第23-24页
                2.5.2 载体链接第24页
                2.5.3 连接产物转化第24-25页
                2.5.4 蓝白斑筛选第25页
                2.5.5 质粒提取第25-26页
            2.6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第26页
            2.7 RNA反转录第26页
            2.8 E.coli DH5α感受态的制备第26-27页
            2.9 AD-CHR729、 BD-OsEMF2b载体构建第27-31页
                2.9.1 AD、BD载体菌株活化第27页
                2.9.2 AD、BD载体质粒提取第27-28页
                2.9.3 扩增基因CHR729、 OsEMF2b基因第28页
                2.9.4 胶回收第28-29页
                2.9.5 双酶切第29页
                2.9.6 连接第29-30页
                2.9.7 E.coil DH 5α转化第30页
                2.9.8 涂板第30页
                2.9.9 挑斑第30页
                2.9.10 菌落PCR第30-31页
                2.9.11 融合表达载体的鉴定第31页
            2.10 酵母双杂交第31-32页
                2.10.1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第31-32页
                2.10.2 LiAC介导的酵母小规模转化第32页
                2.10.3 共转化第32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32-42页
        1 .OsEMF2b的表型鉴定第32-35页
        2. 筛选受OsEMF2b调控的花器官基因第35-36页
        3. 重亚硫酸盐测序结果第36-38页
        4. CHR729的表达量变化第38-39页
        5. 酵母双杂交第39-42页
    四、讨论与后续安排第42-47页
        1. OsEMF2b突变体的表型第42-43页
        2. OsEMF2b主要调控的花器官基因第43页
        3. OsEMF2b的调控途径第43-46页
        4. OsEMF2b的互作蛋白第46-47页
第二部分 DNA甲基化对水稻非印记基因的表达调控分析第47-59页
    一、文献综述第47-50页
        1. 胚乳的形成第47页
        2. 水稻胚乳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第47-48页
        3. 印记基因第48-49页
            3.1 印记基因的分子机制第48-49页
                3.1.1 DNA甲基化模式第48-49页
                3.1.2 表达竞争模式第49页
                3.1.3 绝缘子模式第49页
        4. 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C第49页
        5. 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第49-50页
    二、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50-5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0-51页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6页
        1. 基因的胚乳特异性鉴定第51-52页
            1.1 目标基因筛选第51页
            1.2 表达部位特异性分析第51-52页
        2. 非印记基因的筛选第52-53页
        3. 去DNA甲基化处理结果分析第53-54页
            3.1 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有关第53-54页
            3.2 DNA甲基化对胚乳特异基因表达的改变第54页
        4. 非印记位点变化第54-56页
            4.1 SNPs的表达不变第54-55页
            4.2 SNPs的表达改变第55-56页
    四、讨论与分析第56-59页
        1. DNA甲基化调控胚乳特异性基因并抑制幼苗基因活性第56-57页
        2. 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和印记表达相关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倍体小麦分子系统发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下一篇:黑紫披碱草和紫芒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