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四倍体小麦分子系统发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四倍体小麦简介第11-14页
        1.1.1 四倍体小麦的形态特征第12-13页
        1.1.2 四倍体小麦的分类简史第13-14页
    1.2 四倍体小麦的系统发育研究第14-17页
        1.2.1 A基因组供体第14-15页
        1.2.2 B、G基因组供体第15-16页
        1.2.3 四倍体小麦的演化第16-17页
    1.3 本研究中的方法第17-21页
        1.3.1 荧光原位杂交第17-19页
        1.3.2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第19-21页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基于DMC1基因对四倍体小麦的系统发育研究第22-34页
    2.1 供试材料第22-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8页
        2.2.1 DNA的提取第24-25页
        2.2.2 PCR扩增第25页
        2.2.3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及纯化第25-26页
        2.2.4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第26-27页
        2.2.5 基因序列的测定第27页
        2.2.6 基因序列分析第27-28页
        2.2.7 系统发育分析第28页
    2.3 结果分析第28-31页
        2.3.1 DMC1基因序列分析第28页
        2.3.2 四倍体小麦之间的群体结构分析第28-31页
        2.3.3 DMC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第31页
    2.4 讨论第31-34页
        2.4.1 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近缘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第31-32页
        2.4.2 基因组组成为AABB的四倍体小麦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ITS序列探讨四倍体小麦的系统发育关系第34-41页
    3.1 供试材料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3 结果分析第35-36页
        3.3.1 ITS序列分析第35-36页
        3.3.2 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6页
    3.4 讨论第36-41页
        3.4.1 四倍体小麦ITS序列的协同进化第36-38页
        3.4.2 裸粒四倍体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第38-39页
        3.4.3 包壳四倍体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第39页
        3.4.4 四倍体小麦的演化形成第39-41页
第四章 四倍体小麦的FISH分析第41-52页
    4.1 供试材料第41-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2.1 靶染色体制备第42-43页
        4.2.2 荧光原位杂交第43页
        4.2.3 图片处理与数据分析第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4.3.1 圆锥小麦种下等级FISH位点的多态性第43-47页
        4.3.2 圆锥小麦种和提莫非维小麦种FISH位点的多态性第47页
        4.3.3 聚类分析第47-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4.4.1 包壳四倍体小麦的分化第50页
        4.4.2 四倍体小麦FISH位点多态性分析第50-51页
        4.4.3 圆锥小麦与提莫非维小麦之间的关系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平原“川中”鹅观草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下一篇:对OsEMF2b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途径及DNA甲基化影响非印迹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