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的山东省畜牧食品产业集群内企业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关于产业集群和食品产业集群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2 关于生态位和企业生态位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关于产业集群生态演替和企业关系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4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1.6.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1.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5-38页 |
2.1 畜牧食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及其构成 | 第25-29页 |
2.1.1 生态学与产业集群 | 第25-26页 |
2.1.2 食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 | 第26-27页 |
2.1.3 畜牧食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27-29页 |
2.2 生态位理论 | 第29-35页 |
2.2.1 生态位与企业生态位 | 第29-31页 |
2.2.2 集群内企业生态位的测度 | 第31-33页 |
2.2.3 生态位与企业间的关系 | 第33-35页 |
2.3 群落演替理论 | 第35-37页 |
2.3.1 群落演替理论 | 第35页 |
2.3.2 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山东畜牧食品产业集群企业生态位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66页 |
3.1 影响企业生态位的生态因子提取 | 第38-44页 |
3.1.1 企业一级生态因子 | 第38-39页 |
3.1.2 企业二、三级生态因子提取 | 第39-44页 |
3.2 模型的选择与研究假设 | 第44-47页 |
3.2.1 模型的选择 | 第44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44-47页 |
3.3 基于SEM的集群企业生态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64页 |
3.3.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 第47-50页 |
3.3.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50-55页 |
3.3.3 模型的拟合评价 | 第55-58页 |
3.3.4 模型修正与结果分析 | 第58-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山东畜牧食品产业集群企业关系测度及策略选择 | 第66-75页 |
4.1 企业生态位测度指标的选取 | 第66-67页 |
4.2 畜牧食品产业集群内A、B企业生态位测度 | 第67-71页 |
4.2.1 集群企业生态因子的权重分析 | 第67-70页 |
4.2.2 企业生态位重叠值计算 | 第70-71页 |
4.3 集群中A、B企业生态策略选择 | 第71-74页 |
4.3.1 泛化和特化策略 | 第72页 |
4.3.2 错位经营策略 | 第72-73页 |
4.3.3 协同进化策略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山东畜牧食品产业集群内企业关系优化路径 | 第75-79页 |
5.1 扩大实际生态位 | 第75-76页 |
5.2 巩固现有生态位 | 第76-77页 |
5.3 分离原有生态位 | 第77页 |
5.4 寻求共生生态位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9-8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