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古城的文化空间再造研究--以临淄“齐国古城”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对象第15-18页
        1.2.1 相关概念第15-17页
        1.2.2 本文研究案例概述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2章 历史古城的文化空间解读第21-28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5页
        2.1.1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历程第21-23页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第23-24页
        2.1.3 文化空间概念的产生第24页
        2.1.4 文化空间理论研究的发展第24-25页
    2.2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的构成分析第25-26页
    2.3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的特征及分类第26-27页
        2.3.1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的特征第26-27页
        2.3.2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的分类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再造的原则及方法第28-38页
    3.1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再造的范畴及相关问题第28-29页
    3.2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再造的原则第29-33页
        3.2.1 文化的地域性原则第29-30页
        3.2.2 历史的原真性原则第30-31页
        3.2.3 环境的整体性原则第31-32页
        3.2.4 人的主导性原则第32页
        3.2.5 古今融合的发展性原则第32-33页
    3.3 历史古城文化空间再造的方法第33-37页
        3.3.1 提炼古城文化特质第33-34页
        3.3.2 延续古城空间格局第34-36页
        3.3.3 复原标志性建筑第36页
        3.3.4 塑造人文景观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齐文化及临淄古齐城分析第38-48页
    4.1 齐文化概述第38-40页
    4.2 古齐城考古研究第40-42页
        4.2.1 城市规模、城墙第41页
        4.2.2 交通干道第41-42页
        4.2.3 城门第42页
    4.3 古齐城城市格局探赜第42-47页
        4.3.1 古齐城的遗址考证第42-46页
        4.3.2 古齐城的城市格局原型——周代理想城市格局第46-47页
        4.3.3 古齐城的城市格局演变及创新——《管子》营国思想的体现第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临淄“齐国古城”的文化空间再造实践第48-73页
    5.1 齐文化的运用和传承第48-49页
        5.1.1 齐文化特质的提炼第48页
        5.1.2 文化空间的总结第48-49页
    5.2 临淄“齐国古城”的项目现状概述第49-51页
        5.2.1 区位分析第49-50页
        5.2.2 现状概况第50-51页
        5.2.3 项目定位与目标第51页
    5.3 规划设计第51-60页
        5.3.1 规划理念第51-52页
        5.3.2 规划原则第52页
        5.3.3 整体构思第52-54页
        5.3.4 总体布局分析第54-60页
    5.4 建筑设计第60-69页
        5.4.1 建筑设计的原则第60-61页
        5.4.2 建筑设计分析第61-69页
    5.5 景观设计第69-72页
    5.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R对预混合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下一篇:城乡一体化转型期的苏南小城镇规划实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