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语音素质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1.1 初中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语音内容 | 第15页 |
2.1.2 英语教师的语音意识 | 第15-16页 |
2.1.3 英语教师的语音素质 | 第16页 |
2.1.4 教师的语音意识与语音素质的关系 | 第16页 |
2.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 国内外英语教师语音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2.2.1 国内英语教师语音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2.2.2 国外英语教师语音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3.1 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3.2 课堂观察加录音实证法 | 第23页 |
4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存在的语音问题 | 第23-29页 |
4.1 主要发现 | 第25页 |
4.1.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能力十分有限,语音问题十分突出 | 第25页 |
4.1.2 农村初中有部分英语教师语音素质较好 | 第25页 |
4.1.3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自身的语音水平估计过高 | 第25页 |
4.1.4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理论知识欠缺 | 第25页 |
4.2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存在的语音问题 | 第25-29页 |
4.2.1 读音错误 | 第26页 |
4.2.2 多音节单词重音把握不准 | 第26页 |
4.2.3 清辅音的浊化问题 | 第26页 |
4.2.4 词类转化中的语音变化问题 | 第26-27页 |
4.2.5 弱读与同化问题 | 第27-28页 |
4.2.6 忽视连读和失去爆破现象 | 第28页 |
4.2.7 语调问题 | 第28页 |
4.2.8 句子重音、停顿和节奏问题 | 第28-29页 |
5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语音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 第29-37页 |
5.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语音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29-32页 |
5.1.1 英语教学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5.1.2 教师自身观念问题 | 第30页 |
5.1.3 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 | 第30-31页 |
5.1.4 教师缺乏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的学习 | 第31-32页 |
5.2 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语音问题的对策 | 第32-37页 |
5.2.1 教师个人加强学习 | 第32-34页 |
5.2.2 提供语音方面的培训 | 第34-35页 |
5.2.3 提高新教师的准入门槛 | 第35-36页 |
5.2.4 对英语教师的语音进行考核,实施语音资格证制度 | 第36-37页 |
6 结论 | 第37-39页 |
6.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质亟待极大的提升 | 第37页 |
6.2 本研究的不足及有待探讨之处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