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隧道近接工程实例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及隧道开挖理论 | 第19-27页 |
2.1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1.1 强度折减法发展历程 | 第19页 |
2.1.2 安全系数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3 强度折减法的的优越性 | 第20页 |
2.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失稳判据 | 第20-21页 |
2.3 隧道开挖理论 | 第21-27页 |
2.3.1 隧道开挖后二次应力状态 | 第21-25页 |
2.3.2 隧道开挖后支护条件下的三次应力状态 | 第25-27页 |
第3章 计算软件介绍及工况分析 | 第27-34页 |
3.1 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 第27-28页 |
3.2 工况介绍 | 第28-30页 |
3.3 模型及计算步骤介绍 | 第30-34页 |
第4章 隧道正交施工影响分区研究 | 第34-49页 |
4.1 影响分区判断标准 | 第34页 |
4.2 围岩条件较好情况下隧道正交施工影响分区研究 | 第34-38页 |
4.2.1 新建2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34-35页 |
4.2.2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35-37页 |
4.2.3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3车道 | 第37-38页 |
4.3 围岩条件较差情况下隧道正交施工影响分区研究 | 第38-43页 |
4.3.1 新建2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38-40页 |
4.3.2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40-41页 |
4.3.3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3车道 | 第41-43页 |
4.4 围岩条件极差情况下隧道正交施工影响分区研究 | 第43-47页 |
4.4.1 新建2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43-44页 |
4.4.2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44-46页 |
4.4.3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3车道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两隧道正交近接对单个隧道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 | 第49-70页 |
5.1 正交近接对单个隧道安全系数的影响的定义 | 第49页 |
5.2 围岩较好情况下两隧道近接对单洞隧道的影响 | 第49-55页 |
5.2.1 新建2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49-51页 |
5.2.2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51-53页 |
5.2.3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3车道 | 第53-55页 |
5.3 围岩较差情况下两隧道近接对单洞隧道的影响 | 第55-61页 |
5.3.1 新建2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55-57页 |
5.3.2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57-59页 |
5.3.3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3车道 | 第59-61页 |
5.4 围岩极差情况下两隧道近接对单洞隧道的影响 | 第61-67页 |
5.4.1 新建2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61-63页 |
5.4.2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2车道 | 第63-65页 |
5.4.3 新建3车道上(下)穿既有3车道 | 第65-67页 |
5.5 隧道正交对单洞的影响范围 | 第67-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