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莱芜猪肉质相关基因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英文缩写词第4-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3页
    1.1 莱芜猪的相关背景第11页
    1.2 肌内脂肪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1-17页
        1.2.1 肌内脂肪与肉质的关系第12页
        1.2.2 肌内脂肪的影响因素第12-14页
        1.2.3 与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第14-17页
    1.3 莱芜猪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17-23页
        1.3.1 微卫星的形成、分类及分布情况第18页
        1.3.2 微卫星的特点及其稳定性第18-20页
        1.3.3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第20-21页
        1.3.4 猪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第21页
        1.3.5 莱芜猪遗传多样性评估的意义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7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5页
        2.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第23页
        2.1.2 主要仪器第23页
        2.1.3 酶和试剂第23-24页
        2.1.4 主要数据库及生物软件第24页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4-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37页
        2.2.1 莱芜猪肉质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第25-28页
        2.2.2 莱芜猪遗传多样性的评估第28-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8页
    3.1 基因组的提取第37页
    3.2 莱芜猪肉质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第37-41页
        3.2.1 PCR 扩增第37-38页
        3.2.2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第38-39页
        3.2.3 多态性位点的测序验证第39-40页
        3.2.4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第40-41页
        3.2.5 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第41页
    3.3 莱芜猪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第41-48页
        3.3.1 微卫星位点 PCR 扩增检测第41-42页
        3.3.2 微卫星位点基因型判型第42-43页
        3.3.3 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参数第43页
        3.3.4 莱芜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43-45页
        3.3.5 不同家系间的遗传距离第45-48页
4 讨论第48-52页
    4.1 肌内脂肪与 ACSL4 基因第48页
    4.2 肌内脂肪与 H-FABP 基因第48-49页
    4.3 肉质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的育种应用第49-50页
    4.4 莱芜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50-51页
    4.5 莱芜猪实际育种工作中的保护措施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5.1 肉质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第52页
    5.2 莱芜猪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52-53页
6 参考文献第53-63页
7 附录第63-65页
8 致谢第65-66页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性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内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和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猪TLR3基因及SP-C、SP-D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