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引言 | 第12-23页 |
1.1 LIF 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 第13-18页 |
1.1.1 LIF 在生殖中的作用 | 第13-16页 |
1.1.2 LIF 在子宫的表达 | 第16-18页 |
1.2 MC 的发现 | 第18-19页 |
1.3 MC 的分布 | 第19-20页 |
1.4 子宫内组织胺与生殖的关系 | 第20-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7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2.1.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23页 |
2.1.3 发情周期的判断 | 第23页 |
2.1.4 样品的取材 | 第23页 |
2.1.5 子宫上清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2.1.6 主要试剂和试验用品 | 第24-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36页 |
2.2.1 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荧光法 | 第27-28页 |
2.2.2 ELISA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2.2.3 甲苯胺蓝显示子宫内 MC 的染色方法 | 第28-29页 |
2.2.4 免疫组化观察 LIF 在子宫的分布规律 | 第29-30页 |
2.2.5 RT-PCR 检测子宫 LIF mRNA 相对表达量 | 第30-32页 |
2.2.6 Western Blot 法鉴定子宫中 LIF 和β-actin 蛋白片段的大小 | 第32-36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6-62页 |
3.1 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荧光法,检测交感神经损毁情况 | 第36页 |
3.2 子宫的形态学变化 | 第36-45页 |
3.2.1 子宫的组织学结构 | 第36-37页 |
3.2.2 损毁植物性神经后子宫的组织学结构 | 第37-45页 |
3.3 组织胺的含量 | 第45-47页 |
3.4 MC 的分布 | 第47-52页 |
3.5 LIF 的分布规律和表达水平 | 第52-58页 |
3.6 LIF mRNA 表达量 | 第58-61页 |
3.7 Western blot 结果 | 第61-62页 |
4.讨论 | 第62-69页 |
4.1 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 第62-64页 |
4.1.1 神经对腔上皮的影响 | 第62-63页 |
4.1.2 神经对子宫腺的影响 | 第63页 |
4.1.3 神经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 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内 LIF 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 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内 MC 的影响 | 第66-68页 |
4.4 植物性神经对 MC 释放的 HA 的影响 | 第68-69页 |
5.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