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 1.1 关于Simon效应概述 | 第13页 |
| 1.2 Simon效应的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 1.2.1 编码理论 | 第14页 |
| 1.2.2 双路径模型(Dual-Route Models) | 第14-15页 |
| 1.2.3 反应-辨别假说(Response-Discrimination Account) | 第15页 |
| 1.2.4 身体特异性假说 | 第15页 |
| 1.2.5 极性编码理论 | 第15-16页 |
| 1.2.6 概念隐喻理论 | 第16页 |
| 1.2.7 标记理论 | 第16-17页 |
| 1.3 Simon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 1.3.1 刺激类型 | 第17-18页 |
| 1.3.2 刺激呈现 | 第18页 |
| 1.3.3 反应手状态 | 第18-19页 |
| 1.3.4 反应方式 | 第19-20页 |
| 1.3.5 认知负荷 | 第20页 |
| 1.3.6 其他客观因素 | 第20-21页 |
| 1.3.7 情绪 | 第21页 |
| 1.4 情感Simon效应 | 第21-24页 |
| 1.4.1 情感Simon效应的概述 | 第22页 |
| 1.4.2 情感Simon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22-24页 |
| 1.5 情绪影响认知抑制的实证研究 | 第24-26页 |
| 1.5.1 行为研究 | 第25-26页 |
| 1.5.2 神经生理研究 | 第26页 |
| 1.6 情绪效价与空间的关联性 | 第26-29页 |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29-31页 |
| 2.1 问题提出 | 第29-30页 |
| 2.2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 第3章 实验研究 | 第31-43页 |
| 3.1 实验一:语音反应方式下的空间Simon效应 | 第31-34页 |
| 3.1.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 3.1.2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 3.1.3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1) 实验设计 | 第31页 |
| (2) 被试 | 第31页 |
| (3) 实验材料与程序 | 第31-32页 |
| (4) 实验仪器与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 3.1.4 实验结果 | 第33页 |
| 3.1.5 讨论 | 第33-34页 |
| 3.2 实验二: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 | 第34-38页 |
| 3.2.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 3.2.2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 3.2.3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 (1)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 (2) 被试 | 第35页 |
| (3) 实验材料与程序 | 第35-36页 |
| (4) 实验仪器与数据分析 | 第36页 |
| 3.2.4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 (1) 基础分析 | 第36页 |
| (2)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联合分析 | 第36-37页 |
| 3.2.5 讨论 | 第37-38页 |
| 3.3 实验三:语音反应方式下,情绪效价与空间的联结效应 | 第38-43页 |
| 3.3.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 3.3.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 3.3.3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 (1) 实验设计 | 第38页 |
| (2) 被试 | 第38页 |
| (3) 实验材料与程序 | 第38-39页 |
| (4) 实验仪器与数据分析 | 第39页 |
| 3.3.4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 3.3.5 讨论 | 第40-43页 |
| 第4章 总讨论和总结论 | 第43-49页 |
| 4.1 总讨论 | 第43-48页 |
| 4.1.1 语音反应方式下的空间Simon效应 | 第44-45页 |
| 4.1.2 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1.3 语音反应方式下,情绪效价与空间的联结效应 | 第46-48页 |
| 4.2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5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