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页 |
1.3.1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7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8-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2.1.1 基础设施 | 第18-22页 |
2.1.2 技术创新能力 | 第22-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技术创新两阶段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6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2.3.1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2.3.2 基础设施与企业生产率的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3.3 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 第28-29页 |
2.3.4 研究评述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我国基础设施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3.1 我国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3.1.1 我国经济性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3.1.2 我国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3.1.3 我国基础设施现状总结 | 第35-36页 |
3.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我国企业研发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3.2.2 我国企业产品商业化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37-40页 |
3.2.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总结 | 第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基础设施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设计 | 第42-48页 |
4.1 变量选择 | 第42-45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42页 |
4.1.2 核心解释变量 | 第42-43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43-45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4.3 模型设计与计量方法 | 第45-47页 |
4.3.1 知识生产函数 | 第45-46页 |
4.3.2 分位数回归模型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基础设施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48-64页 |
5.1 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5.2 分地区回归结果分析 | 第51-62页 |
5.2.1 东部地区回归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5.2.2 中部地区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2.3 西部地区回归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6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第64-68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5-6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