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视角下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以长兴岛经济区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7-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2 课题提出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 第12-15页 |
1.3.1 地域概念阐释 | 第12-13页 |
1.3.2 地域性的概念阐释 | 第13页 |
1.3.3 城市色彩的概念阐释 | 第13-14页 |
1.3.4 城市色彩规划的相关概念阐释 | 第14-15页 |
1.4 论文课题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论文探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课题研究方法简述 | 第15-17页 |
1.5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相关文献综合阐述 | 第18-30页 |
2.1 相关领域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1.1 地域性相关领域的文献综合阐述 | 第18-19页 |
2.1.2 城市色彩领域的文献综合阐述 | 第19-20页 |
2.1.3 城市色彩规划领域的文献综合阐述 | 第20-21页 |
2.2 色彩学的理论内涵 | 第21-26页 |
2.2.1 色彩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2 色彩的差异对比 | 第23-25页 |
2.2.3 色彩的心理文化 | 第25-26页 |
2.3 城市色彩概念阐述 | 第26-30页 |
2.3.1 城市色彩的概念界定 | 第26页 |
2.3.2 城市色彩的属性要素 | 第26-28页 |
2.3.3 城市色彩的感知要素 | 第28-30页 |
3 地域性视角下的城市色彩研究策略 | 第30-39页 |
3.1 城市色彩的地域性延续 | 第30-34页 |
3.1.1 地域性城市色彩的传承 | 第30-31页 |
3.1.2 地域性城市色彩的更新 | 第31-32页 |
3.1.3 地域性城市色彩的评判 | 第32-33页 |
3.1.4 地域性城市色彩的转化 | 第33-34页 |
3.2 城市色彩的地域性规划策略 | 第34-36页 |
3.2.1 城市规模性质与地域性 | 第34页 |
3.2.2 城市风貌空间与地域性 | 第34-35页 |
3.2.3 城市功能环境与地域性 | 第35-36页 |
3.3 色彩风格的地域性评定策略 | 第36-39页 |
3.3.1 空间色彩风格评定内容 | 第36-37页 |
3.3.2 空间色彩风格评判策略 | 第37-39页 |
4 地域性视角下的城市色彩实证调研分析 | 第39-57页 |
4.1 实证研究样本选择 | 第39-43页 |
4.1.1 实证研究样本确立基础 | 第39页 |
4.1.2 长兴岛经济区基础概况 | 第39-40页 |
4.1.3 城市色彩风貌营造参考 | 第40-43页 |
4.2 调研内容和技术手段 | 第43-46页 |
4.2.1 空间色彩调研内容 | 第43-44页 |
4.2.2 色彩调查技术手段 | 第44-45页 |
4.2.3 色彩信息参数管理 | 第45-46页 |
4.3 实证样本色彩调研分析 | 第46-57页 |
4.3.1 自然环境色彩调研 | 第46-47页 |
4.3.2 人文环境色彩调研 | 第47-48页 |
4.3.3 人工环境色彩调研 | 第48-52页 |
4.3.4 整体色彩风格评价 | 第52-57页 |
5 地域性视角下的城市色彩实证规划分析 | 第57-74页 |
5.1 城市色彩总体控制 | 第57-60页 |
5.1.1 总体色彩规划实施策略 | 第57页 |
5.1.2 城市主体色调控制选择 | 第57-58页 |
5.1.3 城市整体建筑风格控制 | 第58页 |
5.1.4 城市总体色彩范畴选取 | 第58-60页 |
5.2 城市色彩分区控制 | 第60-74页 |
5.2.1 分区城市色彩图谱解析 | 第60-61页 |
5.2.2 分区色彩风貌引导 | 第61-64页 |
5.2.3 重点街道界面引导 | 第64-72页 |
5.2.4 核心建筑风貌引导 | 第72-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城市色彩规划管控与引导策略 | 第74-76页 |
6.1.1 城市色彩规划的法制管理 | 第74页 |
6.1.2 城市色彩规划的长效机制 | 第74-75页 |
6.1.3 城市色彩规划的公众参与 | 第75-76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A 图片来源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