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直播中媒介性别形象成因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3页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第13-16页
        1.2.1 研究对象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与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社会性别理论概述第16-21页
    2.1 社会性别理论的缘起第16-17页
        2.1.1 社会性别理论的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6页
        2.1.2 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第16-17页
    2.2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第17-21页
        2.2.1 社会性别理论的流变第17-18页
        2.2.2 社会性别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第18-21页
第3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媒介传播研究第21-27页
    3.1 中国媒介性别形象研究概述第21-22页
    3.2 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在社会性别建构中的影响与作用第22-24页
    3.3 网络传播时代媒介在社会性别建构中的影响与作用第24-27页
第4章 网络直播中主播的性别形象影响因素分析第27-40页
    4.1 主播社会性别建构的决定力量——商业利益与职业规范第27-32页
        4.1.1 消费文化下日益突显的商业期待与歧视第27-30页
        4.1.2 非视觉对象的专业性职业人第30-32页
    4.2 主播社会性别建构的家庭动因——家庭性别角色及地位第32-35页
        4.2.1 原生家庭和直播的影响第32-33页
        4.2.2 新生家庭角色及地位的变化第33-35页
    4.3 主播社会性别建构的基础性因素——个体认知第35-38页
        4.3.1 自我性别角色意识的认知差异第35-36页
        4.3.2 以生理性别差异为基础的气质建构第36-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5章 网络直播受众认知中的社会性别形象的建构第40-46页
    5.1 受众对主播的性别形象认知第40-43页
        5.1.1 受之于传的选择第40-42页
        5.1.2 打破传者职业定位的牢笼第42-43页
    5.2 主播对受众自我性别形象建构的影响第43-46页
        5.2.1 女性特质的巩固、强化与重塑第43-44页
        5.2.2 自我认同程度加深第44页
        5.2.3 自我提升与独立意识增强第44-4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A 网络直播平台中主播形象深度访谈提纲第51-53页
附录B 网络直播平台中粉丝对于主播形象的深度访谈提纲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技术视野下的虚拟现实新闻生产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BRTN《新鲜社》节目的制作与运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