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台网融合下北京网络电视台《新鲜社》节目概述 | 第12-16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1.1 网络电视台 | 第12-13页 |
1.1.2 网络电视台内容 | 第13页 |
1.2 北京网络电视台节目的现状 | 第13-14页 |
1.2.1 BRTN的出现 | 第13页 |
1.2.2 北京时间客户端的出现 | 第13-14页 |
1.3 《新鲜社》节目的产生背景 | 第14-16页 |
1.3.1 节目总体策划 | 第14-15页 |
1.3.2 节目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北京网络电视台《新鲜社》的制作特点 | 第16-22页 |
2.1 《新鲜社》对北京电视台生产优势的继承 | 第16-20页 |
2.1.1 保留精英团队开发新鲜专题 | 第16-18页 |
2.1.2 依托媒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 第18-20页 |
2.2 《新鲜社》对北京电视台品牌的继承 | 第20-22页 |
2.2.1 传承群众“信息超市”的节目理念 | 第20页 |
2.2.2 保留节目固定受众打造节目影响力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北京网络电视台《新鲜社》的运营策略 | 第22-26页 |
3.1 整合策略 | 第22-23页 |
3.1.1 新旧受众目标集聚 | 第22页 |
3.1.2 统一网台媒介价值 | 第22-23页 |
3.2 创新策略 | 第23-24页 |
3.2.1 节目差异化发展 | 第23页 |
3.2.2 节目跨媒介传播 | 第23-24页 |
3.3 可持续性策略 | 第24-26页 |
3.3.1 突破电视传统高耗 | 第24页 |
3.3.2 媒介运营总成本领先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附录: 笔者对节目主要从业人员采访提纲 | 第30-3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