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儿童文学论文

中国当代儿童诗歌的审美流变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绪论第11-2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二、学术史的回顾第13-16页
        (一) 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 当代儿童诗歌理论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 当代儿童诗歌理论研究评价第15-16页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第16-26页
        (一) 诗歌第16页
        (二) 儿童诗歌第16-20页
        (三) 当代儿童诗歌第20-21页
        (四) 当代儿童诗歌发展源流探微第21-26页
    四、本文的思路、目标与方法第26-27页
        (一) 研究思路第26页
        (二) 研究目标第26页
        (三) 研究方法第26-27页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7-28页
第一章 塑造“新儿童”——“十七年”儿童诗歌的观念世界与美学范式第28-45页
    一、“十七年”儿童诗歌中的“新中国”形象建构第29-35页
        (一) 儿童诗歌中的新中国形象第30-32页
        (二) 儿童诗歌中的新中国精神第32-35页
    二、“十七年”儿童诗歌中的“英雄”主题第35-37页
        (一) 歌颂革命领袖的诗歌第35-36页
        (二) 歌颂时代英雄的诗歌第36-37页
    三、“十七年”儿童诗歌中的“新生活”想象第37-38页
        (一) 歌颂集体主义的诗歌第37页
        (二) 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歌第37-38页
    四、“十七年”儿童诗歌的多元诗体与多重风格第38-41页
    五、狂飙突进背后的暗流——“十七年”儿童诗歌的隐忧第41-45页
第二章 儿童诗歌的“文革”记忆与被淹没的辉煌第45-65页
    一、工农兵文艺“基本建设”:“文革”期间儿童诗歌的创作主体第46-48页
    二、激进的政治锋芒:“文革”儿童诗歌的观念主题第48-53页
        (一) 狂热的个人崇拜领袖颂歌第48-50页
        (二) 工农兵火热生活的集体颂歌第50-51页
        (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颂歌第51-52页
        (四) 反映儿童学习生活的颂歌第52-53页
        (五) 极端批林批孔的狂热战歌第53页
    三、程式化的美学:“文革”儿童诗歌的形式意蕴第53-56页
        (一) 政治意识形态对儿童诗歌的强力介入第54-55页
        (二) 借代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模式化运用第55页
        (三) 儿童诗歌情感的“假大空”第55-56页
    四、被淹没的辉煌:台湾儿童诗歌的崛起第56-65页
        (一) 台湾儿童诗对“文革”十年童诗惨境的补白第56-57页
        (二) 台湾儿童诗歌的发展轨迹第57-59页
        (三) 台湾儿童诗歌代表诗人诗作第59-63页
        (四) 台湾儿童诗歌艺术手法的创新与探索第63-65页
第三章 “儿童本位”的复归与张扬——新时期儿童诗歌的繁荣发展第65-87页
    一、归来的歌:儿童诗歌史中的归来者及其“美的文学”第65-69页
        (一) “归来者”诗人概况第65-67页
        (二) 代表诗人金波第67-69页
    二、成长的鸟:新生代儿童诗人的崛起及其审美现代性第69-71页
        (一) 新时期成长的儿童诗人第69-70页
        (二) 代表诗人高洪波第70-71页
    三、大自然的歌唱:新时期儿童诗歌的“自然”主题与审美境界第71-74页
        (一) 儿童诗歌的大自然情结第71-72页
        (二) 代表诗人滕毓旭、邱易东第72-74页
    四、个性的张扬:新时期儿童诗歌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第74-76页
        (一) 走向多元的儿童诗歌第74-75页
        (二) 代表诗人钟代华第75-76页
    五、理性的启蒙:新时期儿童诗歌的观念拓展第76-78页
        (一) 哲思隽永的儿童诗歌第76-77页
        (二) 代表诗人樊发稼第77-78页
    六、欣喜与困惑: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儿童诗歌第78-87页
        (一) 儿童的成人化与成人化的儿童诗歌第79-81页
        (二) 儿童与成人的相互赠予第81-83页
        (三) 市场的繁荣不是诗的繁荣第83-84页
        (四) “微笑”的儿童诗歌第84-87页
第四章 当代儿童诗歌审美流变的成因及未来展望第87-105页
    一、当代儿童诗歌审美流变的成因第87-94页
        (一) 时代确定了儿童诗歌的审美取向第87-90页
        (二) 政治对儿童诗歌的巨大影响第90-92页
        (三) 开放的世界吹进自由的风第92-94页
    二、儿童诗歌的未来仍是梦第94-105页
        (一) 从不完整到完整——20世纪中国儿童观的演变确立第94-98页
        (二) 童年“风景”的消失和疆域的扩大第98-102页
        (三) 究竟是福是祸?——新媒介的到来第102-105页
结论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4页
后记第114-11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研究
下一篇:激进时代的理学与诗学:吴芳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