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FeCo基纳米晶合金高温磁性及其微观机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1.1 磁性与磁性材料第8-13页
        1.1.1 软磁材料第8-9页
        1.1.2 非晶软磁材料第9-11页
        1.1.3 纳米晶软磁材料第11-13页
    1.2 FeCo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结构及其特点第13-14页
        1.2.1 FeCo基纳米晶材料简介第13-14页
        1.2.2 FeCo基纳米晶材料的形成元素第14页
    1.3 两相纳米晶合金交换相互作用模型第14-19页
        1.3.1 Herzer 的有效各向异性模型第15-16页
        1.3.2 Hernando 的有效各向异性模型第16-17页
        1.3.3 Suzuki的有效各向异性模型第17-19页
    1.4 纳米晶合金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1.5.2 本文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2-31页
    2.1 非晶合金的制备第22-23页
    2.2 纳米晶合金的制备第23-26页
        2.2.1 管式真空炉结构第23-24页
        2.2.2 管式真空炉控温部分电路图第24-25页
        2.2.3 管式真空炉实验操作步骤第25-26页
    2.3 高温磁性测量装置第26-28页
        2.3.1 测量装置第26页
        2.3.2 测量原理第26-27页
        2.3.3 测量步骤第27-28页
    2.4 实验分析技术第28-31页
        2.4.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8-29页
        2.4.2 X射线分析衍射技术(XRD)第29-30页
        2.4.3 静态磁性测量技术(VSM)第30页
        2.4.4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技术(SEM)第30-31页
第三章 FeCoSiBNbCu纳米晶合金的高温磁性研究第31-46页
    3.1 FeCoCuNbSiB合金淬态的μ_i -T曲线第31-32页
    3.2 不同退火时间对合金的结构影响第32-35页
    3.3 不同退火温度对合金的磁性影响第35-41页
    3.4 不同Co含量对高温磁性的影响第41-45页
    3.5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非晶居里温度之上磁性起源的微观机理第46-56页
    4.1 Fe_(38.4)Co_(40)Si_9B_9NB_(2.6)Cu真空500℃退火后晶化相及剩余非晶相的主要成分第46-47页
    4.2 高温下FeCo基合金磁性起源的讨论第47-55页
        4.2.1 高温下磁导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第48-50页
        4.2.2 发生明显交换耦合穿透作用的临界值第50-55页
    4.3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Ni元素对室温及高温磁性的影响第56-63页
    5.1 Ni对FeCo基合金居里温度的影响第56-58页
    5.2 Ni元素对初始磁导率的影响第58-62页
    5.3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淀粉样多肽聚集及其与Z_Aβ结合的分子机理研究
下一篇:铜铈锆氧化物纳米颗粒的SAS制备及其中空结构的可控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