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品种群体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的关联分析

目录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1 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研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第14-15页
    2 大豆重要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5-23页
        2.1 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第15-17页
            2.1.1 单标记分析方法第15-16页
            2.1.2 区间作图法第16页
            2.1.3 复合区间作图法第16-17页
            2.1.4 多区间作图法第17页
        2.2 大豆重要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7-23页
            2.2.1 大豆产量性状第17-18页
            2.2.2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第18-21页
            2.2.3 大豆生育期性状第21-22页
            2.2.4 大豆抗虫性状第22-23页
            2.2.5 大豆育性性状第23页
    3 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第23-35页
        3.1 关联分析概述及其特点第23-24页
        3.2 关联分析的原理第24-26页
            3.2.1 连锁不平衡第24-25页
            3.2.2 连锁不平衡的度量第25-26页
        3.3 关联分析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第26-30页
            3.3.1 关联分析的方法第26-29页
            3.3.2 关联分析的步骤第29页
            3.3.3 关联分析需注意的问题第29-30页
        3.4 关联分析的应用第30-35页
            3.4.1 关联分析在主要作物中的应用进展第30-33页
            3.4.2 关联分析在主要作物中的应用前景第33-35页
                3.4.2.1 验证基因功能第33-34页
                3.4.2.2 开发功能标记第34页
                3.4.2.3 挖掘优异等位基因第34-35页
    4 本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第35-38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38-72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40-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1.1 实验材料第40页
            1.2 田间试验与性状考查第40页
            1.3 SSR全基因组扫描第40-44页
                1.3.1 实验仪器第40页
                1.3.2 DNA提取第40-41页
                1.3.3 PCR扩增第41-42页
                1.3.4 凝胶电泳检测第42-44页
        2 数据的分析方法第44-47页
            2.1 表型数据分析第44页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页
            2.3 LD分析第44-45页
            2.4 群体结构分析第45页
            2.5 关联分析第45-4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7-66页
        1 农艺性状表型特征及相关分析第47-48页
            1.1 农艺性状表型特征分析第47页
            1.2 五个农艺性状表型的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第47-48页
        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8页
        3 群体结构分析第48-50页
        4 标记间的关联分析第50-52页
        5 性状-标记的关联分析第52-66页
            5.1 TASSEL软件关联分析第52-57页
                5.1.1 2009年性状-标记的关联分析第52-55页
                5.1.2 2010年性状-标记的关联分析第55页
                5.1.3 TASSEL软件方法分析的两年重合位点第55-57页
            5.2 E-cMLM关联分析第57-60页
            5.3 上位性关联分析第60-63页
                5.3.1 上位性关联分析检测结果第60页
                5.3.2 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挖掘第60-62页
                5.3.3 优异亲本组合的预测第62-63页
            5.4 三种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第63-66页
    第四章 讨论第66-70页
        1 关联分析中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的意义第66页
        2 关联分析中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必要性第66-67页
        3 相关分析与关联分析结果的关系讨论第67-68页
        4 QTL检测结果讨论第68页
        5 三种分析方法的初步探论第68-69页
        6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69-7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70-72页
        1 全文结论第70页
        2 创新点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6页
附表 试验所用的大豆品种材料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手机媒介沟通行为对社交影响的心理机制
下一篇:核动力装置分布式状态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