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9-11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研究流程及论文结构 | 第10页 |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 2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与劳动合同中弱者地位的界定 | 第11-19页 |
| 2.1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4页 |
| 2.1.1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产生 | 第11-12页 |
| 2.1.2 弱者保护原则的发展 | 第12-14页 |
| 2.2 国际私法上的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价值取向及特征 | 第14-15页 |
| 2.2.1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体现国际私法立法的价值取向 | 第14页 |
| 2.2.2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特征 | 第14-15页 |
| 2.3 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弱者地位的界定 | 第15-19页 |
| 2.3.1 劳动合同与涉外劳动合同 | 第15-16页 |
| 2.3.2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弱者”地位的界定 | 第16-19页 |
| 3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弱者利益保护的一般问题 | 第19-23页 |
| 3.1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 | 第19-21页 |
| 3.1.1 涉外劳动合同准据法的确定 | 第19-20页 |
| 3.1.2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的不足 | 第20-21页 |
| 3.2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弱者利益保护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 3.2.1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弱者利益保护的现状 | 第21-22页 |
| 3.2.2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弱者利益保护的意义 | 第22-23页 |
| 4 现代国际私法理论与涉外劳动合同中弱者利益保护 | 第23-38页 |
| 4.1 意思自治原则与弱者利益的保护 | 第23-27页 |
| 4.1.1 意思自治原则是涉外劳动合同准据法的重要准则 | 第24页 |
| 4.1.2 意思自治原则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 第24-25页 |
| 4.1.3 对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意思自治原则适当限制 | 第25-27页 |
| 4.2 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弱者利益保护 | 第27-30页 |
| 4.2.1 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涉外劳动合同准据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 4.2.2 连结点的多样化是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加强 | 第29-30页 |
| 4.3 “直接适用的法”与弱者利益的保护 | 第30-34页 |
| 4.3.1 “直接适用的法”在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地位 | 第31-32页 |
| 4.3.2 “直接适用的法”对劳动合同中弱者利益的保护 | 第32-33页 |
| 4.3.3 “直接适用的法”在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范围的扩大 | 第33-34页 |
| 4.4 涉外劳动合同中弱者利益保护与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 第34-38页 |
| 4.4.1 公共秩序保留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 第35-36页 |
| 4.4.2 公共秩序保留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具体途径 | 第36-38页 |
| 5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不足及完善 | 第38-46页 |
| 5.1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弱者利益保护的不足 | 第38-42页 |
| 5.1.1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在实体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 5.1.2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在冲突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 5.2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弱者利益保护的完善 | 第42-46页 |
| 5.2.1 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 | 第42-43页 |
| 5.2.2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完善 | 第43-44页 |
| 5.2.3 完善涉外劳动合同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的意义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