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略语语/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4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0-13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 一、变链菌标准株及各缺陷株的复苏,鉴定与培养 | 第14-21页 |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4-16页 |
| 1.1.1 菌株和培养基 | 第14-15页 |
| 1.1.2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 1.1.3 主要设备 | 第15页 |
| 1.1.4 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 1.2 结果 | 第16-18页 |
| 1.2.1 变链菌鉴定结果 | 第16页 |
| 1.2.2 涂片鉴定 | 第16页 |
| 1.2.3 常规生化鉴定 | 第16-18页 |
| 1.2.4 菌膜的初步培养 | 第18页 |
| 1.3 讨论 | 第18-20页 |
| 1.4 小结 | 第20-21页 |
| 二、htrA及clpP基因缺陷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 第21-27页 |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1-23页 |
| 2.1.1 菌株和培养基 | 第21页 |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 2.1.3 主要设备 | 第22页 |
| 2.1.4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2.1.5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 2.2 结果 | 第23-25页 |
| 2.2.1 四种菌株分别在葡萄糖和蔗糖作为碳源的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 第23-24页 |
| 2.2.2 四种菌株在生长过程中分别对蔗糖和葡萄糖的消耗情况 | 第24-25页 |
| 2.3 讨论 | 第25-26页 |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 三、变链菌的htrA和clpP基因对其生长和饥饿耐受的影响 | 第27-34页 |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27-29页 |
| 3.1.1 菌株和培养基 | 第27-28页 |
| 3.1.2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3.1.3 主要设备 | 第28页 |
| 3.1.4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3.1.5 统计学分析 | 第29页 |
| 3.2 结果 | 第29-31页 |
| 3.2.1 两种菌株分别在含1%葡萄糖及不含碳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第29-30页 |
| 3.2.2 两种菌株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生长时消耗葡萄糖的情况 | 第30-31页 |
| 3.3 讨论 | 第31-33页 |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0-41页 |
| 附录 | 第41-42页 |
| 综述 | 第42-49页 |
| 酪蛋白裂解酶P对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影响 | 第42-46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